中國應對反傾銷的戰略。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升級理論和歷史表明,經濟繁榮時自由貿易盛行,經濟衰退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繼續下滑,消費疲軟,投資減少,失業率飆升。在這種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全世界興起。作為世界上增長率最高的貿易大國,中國自然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目標
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構成嚴峻挑戰,反映出中國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部需求的弊端。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中國應以此為契機,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包括: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穩定外部需求的同時,調整需求結構,大力擴大內需;調整三大產業結構,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轉變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調整產業內部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實施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調整城鄉結構,加強農村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縮小城鄉差距;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充分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要減少對外需的過度依賴,必須大力擴大內需,實施國家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結構性減稅、消費補貼等政策,刺激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只有擴大內需,才能減少中國對外貿的過度依賴,減少世界經濟形勢波動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促進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優化出口結構
在商品結構方面,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輕工業、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機電、電子等低附加值產品。目前,中國仍然是中、下游國家的產品制造業。它僅憑借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獲得全球制造加工廠的地位,創造的附加值非常有限。從傾銷的概念來看,與高附加值產品相比,勞動密集型等低附加值產品自然更容易受到反傾銷指控。中國應努力改變其在國際分工和全球產業鏈中低端的不利格局,通過產業結構升級、自主創新等途徑獲得上游地位。企業應努力提升技術、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改變“以低成本贏”、“以質量取勝”,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制造”的轉變< < P > >從出口市場結構來看,中國出口仍以歐盟、美國和<香港> < A/>為主要目標市場;而大部分通過香港的再出口達到歐美市場,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具體到一些出口產品,集中甚至單一的出口市場現象更為嚴重。市場集中使出口產品更有可能成為進口國反傾銷的對象,也降低了產品抵御反傾銷風險的能力。中國企業要在固原有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市場,改變中國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的局面,加大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開發力度,逐步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實施出口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大多數出口企業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深入研究和宏觀把握,往往制定不合理的國際營銷戰略。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上,許多中國企業都實施了“薄利多銷”的營銷策略。他們的同行競相降低價格,以低價取勝,給進口國留下“低價傾銷”的印象。在以低價策略進入國際市場后,不注重服務、品牌等非價格競爭手段,繼續依賴低價策略。再加上缺乏宏觀調控和長遠眼光,各方都以低成本、高經濟效益搶灘市場,形成了多種國外低價競爭。一些企業沒有把握國際市場和進口國市場,及時調整出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導致一些商品大量涌入進口國,提高對我國反傾銷的概率
出口企業應加強對國際市場和主要貿易目標國的市場調研,了解和掌握與我國商品市場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料,了解進口國市場是否有類似產品的生產商及其生產能力、市場銷售渠道和數量,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確定并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的數量和價格。出口企業要盡快從價格競爭轉變為非價格競爭,積極運用商標、原產地標志、包裝、公關、廣告、售后服務等非價格競爭手段,打造名牌,以質量取勝,多方面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嚴禁出口產品在短時間內涌入進口國,嚴禁惡性出口競爭,以減少自身的反傾銷因素。政府加強保護,企業積極應訴
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反傾銷攻擊頻發的現實中,我國政府和企業應充分利用WTO進口國的規則和規定維護自身利益
政府應爭取國際經濟秩序的話語權,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建立健全反傾銷保障體系,包括預警機制和協調機構。設立專門機構,全面調查東道國反傾銷法律法規,隨時對進口國反傾銷機構立案調查的中國出口商品情況進行預警和跟蹤;加強外貿企業宏觀調控,進一步整頓貿易秩序,嚴禁出口企業相互爭斗和惡性競爭;培訓中國從事反傾銷應訴的專業法律人才,培訓出口企業反傾銷知識;必要時引導和組織企業應訴,通過與對方政府協商解決反傾銷問題
對于企業來說,要積極應對,而不是被動等待。近年來,盡管一些國家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它們可以對申請并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市場經濟待遇。如果企業獲得了市場經濟待遇,可以采取更有利的方式為產品正常價值的確定進行辯護,應訴的概率也更大。如今,許多國家已經改變了以往對所有中國企業統一反傾銷稅率的裁定、對符合條件的應訴企業分別裁定、對不參與應訴或不配合應訴的企業裁定統一稅率的做法。只要被應訴企業掌握有利材料并努力抗辯,就可以免征反傾銷稅或獲得較低的稅率,而非應訴企業獲得的統一稅率一般遠高于應訴企業。即使響應不完全成功,通過價格談判等其他手段也能比完全不響應取得更好的結果。因此,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反傾銷應對,否則被動等待反傾銷裁決不僅會給自身造成巨大損失,客觀上也會刺激一些國家發起更多的反傾銷行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吸收合并公司注冊資本怎么處理
2021-03-10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12保險合同有哪些類別
2021-02-26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