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的方式是什么?《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的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屆時,這一規定將被民法典取代,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民法典》施行前的規定如下: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了繼承方式:“繼承開始后,依照繼承法,有遺囑的,依照遺囑或者遺產處理;有遺贈維修協議的,按協議辦理。”根據繼承法,遺產的繼承方式主要有四種: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死前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遺贈是指死者生前立遺囑,將遺產捐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三。遺贈扶養協議,即死者與被扶養人訂立協議,被扶養人承擔被扶養人的生、死、葬義務,被扶養人死亡后,其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歸被扶養人所有。這種方式主要出現在沒有贍養老人的情況下。法定繼承,即在沒有上述三種情形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距離確定順序。法定繼承人的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順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祖父母。繼承開始時,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第一順序沒有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如果同時有兩種以上的繼承,在四種繼承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法定繼承的效力最低。除上述四種情況外,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1。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一般來說,代位繼承人只能繼承其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后繼承前死亡的,其繼承份額由其他繼承人承擔。
為了防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事實上,死者可以提前立遺囑,避免一些繼承糾紛。對于繼承,主要有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和法定繼承。其中,法定繼承效力最低,遺贈扶養協議效力最高。更多信息請關注律霸。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告政府時提供假材料給法院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0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021-02-12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期限
2021-01-13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委托異地執行申請書
2020-12-01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