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錯誤表達意思。由于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基于欺詐方由于對欺詐方的錯誤理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實施的民事行為,是指行為人對另一方的故意欺詐行為有一定錯誤認識的民事行為。根據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所謂脅迫,是指強迫另一方違背真實意思,對其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造成損害,或者威脅損害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合同才無效,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共同實施訂立合同的民事行為,損害國家利益的違法行為,是指損害國家利益的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合同,司法實踐中,集體或第三人惡意串通的情況并不少見,例如債務人與對方訂立虛假買賣合同、虛假抵押合同或虛假贈與合同,以避免強制執行;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訂立合同,損害委托人利益的行為也是典型的惡意串通。此類合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因此也是違法的,對社會危害極大。因此,《合同法》廢除了《民法通則》第58條第1款第(4)項規定的“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并將其納入無效合同,以維護國家利益,集體或第三方維持正常的合同交易通過惡意串通訂立的合同的構成要件是:
1。當事人主觀上是惡意的。也就是說,無論是故意還是故意,他的行為都會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并故意這樣做。雙方之間有勾結。共謀是指相互串通,使當事人能夠就行為的動機、目的、行為和結果達成協議,從而實現共同目的。在就實現非法目的的意圖表達達成協議后,雙方同意相互合作或共同執行本合同。雙方串通的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惡意串通的結果應該是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法律不禁止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中獲得利益。但是,如果雙方都在謀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法律將介入惡意串通訂立的合同是絕對無效的合同,不符合《合同法》的規定。第58條規定的合同絕對無效的一般原則根據《合同法》處理。第59條規定,雙方因合同而獲得的財產第三,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也稱為隱瞞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法律行為隱瞞其真實的違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內容上違法,當事人以合法形式掩蓋違法目的的行為,在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上并不違法。但這種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種法律形式,來掩蓋和實現其真正的違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性行為,我們應當區分其外在形式和真實意圖,準確認定當事人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以合法形式掩蓋違法目的訂立的合同應當具備以下要素:,當事人想要實現的真正目的或手段必須受到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第二,合同當事人有規避法律的意圖第三,為了規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合同明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當事人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可用于確認合同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目的和內容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后,人民法院應當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確認合同無效,不得依據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p> 需要注意的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論當事人是主觀故意還是過失所致,只要該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合同被確認無效。為了避免對贈與合同的有效性產生爭議,最好在簽訂贈與合同之初確定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您不清楚贈與合同的無效性,或者不清楚如何解決因贈與合同無效而產生的糾紛,您可以咨詢律師律霸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停行政執法怎么處理
2021-03-03簽了解除勞動合同就不能再要求公司賠償嗎
2020-11-30意外失火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08撤銷婚姻以后屬于未婚嗎
2021-03-13著作權人只能是個人嗎
2021-03-05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未按時支付定金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26立遺囑有五大形式五項內容
2020-12-11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