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合格發票的內涵及危害所謂不合格發票,通常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印制、購買、開具、取得的發票。只有從發票本身的合法性來看。不合格發票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稅務機關印制銷售的發票。發票本身是合法的,但只是在開具、領用過程中違反了規定。二是發票本身不合法。如果不是稅務機關印制銷售的假發票,就等同于合法發票。未加蓋稅務監督章的私自印制發票。普通收據和其他替代發票等。二是審計中不合格發票的定性問題。通過閱讀近年來相關審計報告。大多數項目都列入了審計報告。被審計單位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發票入賬不符”。但在對審計事實的描述、審計定性和處罰方面,不合格發票的表述較為籠統。
審計的一般定性描述為:發票入賬不符、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發票入賬不符等,審計事實一般表現為:在一定期間內,會計人員未填寫發票內容,如無發票日期、無數量等與單價、無具體產品名稱等以及發票日期和發票號順序沖銷、過期作廢發票、發票內容與開票人業務性質和內容不符、發票報銷和入賬、金額XXX元。
一些定性依據和處罰依據表述如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拒絕接受本條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違反發票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一)未按規定印制發票或者生產發票專用防偽產品的;(二)未按規定領用發票的(三)未按規定開具發票的;(四)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五)未按規定保管發票的;(6) 未按照規定接受稅務機關檢查的。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所列兩種以上行為的,可以處三十元以下的罰款。其中有的表述定性和處罰依據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四條”,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受理。并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錄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并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更正和補充……”法律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國家工作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未按規定填寫或者取得原件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填寫或取得的原始文件不符合規定……”罰款XXX元。
就目前而言,無論依據哪部法律,對處罰的規范和處理都比較準確。根據提交人的調查。這些“備案發票不合規”問題的背后。這不僅僅是一個“不符合記錄的發票”的問題。其中隱藏著許多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比如一些被審計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取得發票后,虛列支出,套取現金。設立“小金庫”,為小群體謀取不正當利益:一些單位負責財務審批的個人,將個人消費發票拿到單位報銷。挪用公款:一些單位通過購買福利卡、會員卡、購物卡、消費券等,變相發放獎金、福利、禮品等。開具辦公用品等物品的發票,不僅違反財經紀律,而且造成個人少繳所得稅,導致腐敗問題嚴重:一些單位試圖掩蓋違規違紀行為。一些不合理的費用將轉為發票報銷,如車輛維修費、燃油費、電腦耗材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一些單位為了配合對方偷稅漏稅。接受對方提供的非法發票甚至白條。一些單位為了處理非法支出,向不法人員購買假發票。自己報銷。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紀律等這些問題,如果僅僅從表面上看。可歸為“入賬發票不符”問題。但本質并非如此。其中一些與記錄的發票不符的性質完全不同。事實上,大多數被審計單位都存在上述問題。正是在“個人賬戶和發票違規”這一廣泛問題的掩蓋下,才得到了“保護”,逃避了應有的法律制裁。三是對不合格發票的處理建議。我們不應該用外表來掩蓋不合格發票的實質性。有關情況應進一步調查。根據問題的本質做出適當的審計定性和處理。首先。應查明不合格發票是否為業務內容真實的發票。如果內容屬實,就是填寫的內容不完整、不規范、不清楚。不正確使用章節等。此類情況應定性,并按照上述審計報告中的慣例處理。筆者認為,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定性和處罰有明確規定,定性和處罰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執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的處罰性質和處理依據不明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確定和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因為從法律層次上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法律層次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但是,審計事實應當具體、清楚,不能籠統地表述。形成“一起戴帽子”,法律責任模糊。
秒。查清不符合規定的發票是否為偽造、變造的會計憑證。發票是否反映虛假的業務內容。應界定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定性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九條:“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和資料進行會計核算。處罰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前款行為不構成犯罪。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作出通知。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處以罰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業軍人需要更換結婚證嗎
2021-01-06工傷賠償申請流程
2020-12-26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科創板最新消息2020
2021-01-29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荒山開發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農村實行土地流轉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2021-02-03違建的房屋罰款之后就是合法的了嗎
2020-12-23哪幾類房屋會被列入拆遷范圍之內
2020-12-03已經簽訂了補償協議還能拆遷維權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