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私法上的管轄權沖突比較嚴重,其根源在于各國對離婚案件確立管轄權的原則不同。目前,國外離婚案件的管轄權沖突主要依靠各國的國內法,可以從立法、司法等方面加以解決。我國現行的部分立法與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不一致,不利于跨國離婚糾紛的妥善解決。因此,建議借鑒國外相關立法和國際慣例,結合我國國情,完善和發展我國涉外離婚法律制度。關鍵詞:涉外離婚;國際私法;管轄權: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涉外婚姻在中國越來越普遍。但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經驗、思想觀念和人生觀的差異,涉外婚姻破裂的比例相對較高。國外離婚案件的上升態勢與我國相對落后的立法形成鮮明對比。由于缺乏相對完善的涉外離婚法律制度,法官在審理涉外離婚案件的過程中無法依靠涉外離婚法律制度,從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和上級法院的批復只能是杯水車薪。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離婚方式一般分為協議離婚和判決離婚。由于“協議離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事人的協議,實質性的法律沖突很少。因此,為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對“協議離婚”的內容鮮有規定。本文主要探討“離婚判決書”中的管轄權沖突問題。一是涉外離婚案件的管轄權沖突。由于涉外離婚案件的審理結果不僅直接關系到當事人自身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有關國家的社會利益,各國都采取立法的形式,盡可能擴大本國法院的管轄范圍。管轄權的確立主要有以下原則:(1)屬地管轄原則主張以案件事實與有關國家的屬地聯系為確定法院管轄權的標準,并強調根據領土主權原則,法院對其所屬國家領土內的一切人、事、事和行為具有管轄權,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和慣常管轄地為常住地法院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締結婚姻的法院有管轄權。在所有這些地理聯系中,居住地和慣常居住地的標準是最常用的。采用這一原則的主要國家是英國、美洲和拉丁美洲。[1] 這一原則強調,一國法院對本國國民具有管轄權,有權受理和審理涉及本國國民的離婚案件。之所以采用這一原則,是因為離婚案件屬于個人身份問題,與國家關系最為密切,因此應當由國家法院管轄。一些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法國、瑞士、丹麥等都采用了這一原則。(目前,這些國家還以當事人的居住地或慣常居住地為行使管轄權的依據,擴大了管轄范圍。)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遇到以租代征怎么辦
2021-01-29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假焊工證安監局如何處罰
2021-03-22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民事訴訟律師費最新標準
2021-01-01婚姻法解釋一
2020-11-24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土地出讓金的好處有哪些
2020-11-25繳納私房土地出讓金時所需要的材料
2021-01-08只有房產證沒有國土證拆遷了能分多少錢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