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司法》,取得公司股東資格有三種方式:資格取得。原始取得是指通過向公司出資或者認購股份取得股東資格。原始采集可分為兩種情況:
<1。即在公司成立的基礎上,向公司投資,從而取得股東資格。這樣,取得股東資格的人包括有限公司成立時的全體發起人,股份公司成立時的發起人和認股人。
2。成立后的原始收購。即公司成立后,公司增資時,通過向公司出資或者認購股份取得股東資格。其次,連續收購又稱繼承收購或衍生收購,是指通過轉讓、贈與、繼承、公司合并等方式取得股東資格。受讓人、受贈人、繼承人和取得股份的繼承人將成為公司的新股東。三是善意取得,是指股份受讓人按照《公司法》規定的轉讓方式,從非債權人善意取得股份,從而取得股東資格。善意取得不依賴于讓與人的意愿,是原始取得的一種特殊方式。一般來說,股東資格的善意取得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股票本身有效;
(2)股票可以處分,法律禁止的股票不構成善意取得;(三)轉讓人為合法權利人的,啟動善意取得制度;(四)轉讓人明知或者過失注意轉讓人無權取得股份的,主觀上、善意地、無惡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五)依照法律規定的股權轉讓方式,記名股票以背書方式取得,未記名股票可以交付。
股東資格取消是指因法律原因或法律程序喪失股東資格。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公司解散、破產、合并等法人資格消滅;
2。自然人股東死亡或者法人股東終止;
3。股東轉讓其持有的股份。股份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5。公司依法回購股份;
5;
6。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如捐贈、納稅、善意取得等綜上所述,由于股東退市制度本身的嚴厲性,從司法判例的角度來看,法院堅持對決議所作程序進行嚴格審查的態度。在決議表決方面,我國立法存在疏漏。對于被罷免的股東是否應當回避、是否應當限制其表決權、如何通過決議的標準等沒有規定。然而,司法判例在這方面相對一致。他們認為被罷免的股東應當回避,其表決權應當被禁止,決議通過的標準應當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沒有約定的,視為普通決議,即:,剩余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能夠通過的相關知識。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您在本網站進行詳細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連帶責任是否均可追償
2021-02-24兒童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2021-01-10超過一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03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盜竊罪和侵占罪的區別
2021-02-03房屋贈與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18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侵權行為會影響企業征信嗎
2020-11-25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