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和《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的類型,具體表現為不正當獲取、不正當披露和不正當使用:一是以不正當手段,即盜竊、引誘、賄賂等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不正當手段”應當以公認的商業道德和合理行為為基礎。違反商業道德,超越合理限度獲取商業秘密的,構成侵權。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立法,如美國《統一商業秘密法》,在排除正當手段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不正當手段。正當手段包括獨立發現、逆向工程發現、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使用的發現、對公開使用或展出的產品進行觀察、從公開文獻中獲取第二種,不正當的披露或使用,即披露,第三,違反信托的披露或者使用,是違反約定或者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擁有的商業秘密。第四,第三人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的商業秘密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情況下,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善意第三人不直接承擔法律責任。對善意第三人的判斷,需要分析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商業秘密的來源是非法的,應當有明確的時間標準。商業秘密權利人一旦將違法盜竊、違約披露等事實善意地通知第三人,其善意將自動終止,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商業秘密權利人發出的通知是劃分善意第三人和惡意第三人的時間標準,保護商業秘密有四種方式:民法、勞動法,民法上的救濟是指依照民法的規定,要求違反保密協議的一方承擔違約責任或侵犯商業秘密的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民法上的請求權是以合同或侵權為基礎的。根據商業秘密保密合同,負有保密責任的一方違反保密合同,擅自泄露或者使用其知悉的商業秘密,稱為違約。債權人可以起訴違約。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的規定,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和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是對他人商業秘密的侵犯,權利人可以提起侵權訴訟。從民事責任的形式來看,最常見的兩種方式是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計算債權人的實際損失數額;二是在損失金額難以計算時,以侵權人在侵權期間獲得的利益作為賠償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和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04強拆程序違法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15農民遇上違法征地,可以拒絕簽字么
2021-03-13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公司法和企業法有什么區別
2021-02-06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欠錢無力償還法院怎么判,會坐牢嗎
2021-02-05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12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保險公司能幫助索賠嗎
2020-11-25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