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侵權是指行為人客觀上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或人身權利,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知識產權侵權一般包括商標侵權、專利侵權和著作權侵權
(1)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必須具備違法性要件(2)在知識產權侵權的構成中,損害事實(結果)不再是必要的構成要件,這是知識產權侵權與一般民事侵權的區別之一(3)因為有些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不需要造成有害后果,因果關系的認定對確定侵權人的責任具有重要意義(4)知識產權侵權的構成不是基于主觀過錯(1)在生產、經營、廣告等方面未經授權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和其他創造性成果,(二)偽造或者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標志、專用標志,或者銷售偽造或者擅自制造的商標標志、專用標志;(三)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專用標志、專利,變相使用作品和其他創作成果(四)未經許可,在企業、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注冊登記中,以及在網站、域名、地名等名稱中使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和其他創作成果的,(五)為侵權行為提供場所、儲存、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六)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其他侵權行為;(一)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假冒注冊商標罪,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二)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商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三)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犯非法制造、銷售注冊商標標志罪,偽造、擅自制作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作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四)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的規定,偽造他人專利的,處偽造專利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侵犯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非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一)復制、發行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計算機軟件和其他作品;(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三)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錄音錄像制作者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四)制作、銷售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六)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的規定,以牟利為目的,明知是銷售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權復制品的,構成銷售侵權復制品罪,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的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有下列商業秘密之一,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二)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款方式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持有的商業秘密的,明知或者應當明知而獲取、使用或者泄露他人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為權利人保密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的使用人如您仍有疑問,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金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0-12-27出現醫療事故怎么投訴
2021-02-07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0-11-25第一查封人有優先受償嗎
2020-12-30未簽勞動合同被辭退有什么補償
2021-01-25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參保人可選擇幾家定點醫療機構?
2020-11-21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