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概念、特征、形式和性質(1)網絡著作權侵權概念是數字時代伴隨著數字出版的興起而產生的一種新型著作權。網絡著作權又稱著作權,是指文學、音樂、電影、科學作品、軟件、圖片、設計等智力作品的作者在網絡上享有的權利。有學者認為,網絡侵權是侵權行為向網絡和網絡環境的延伸,導致網絡侵權。有人認為網絡侵權是指在網絡環境中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但不包括現實社會中對網絡傳輸設備或設施的損害。作為一種新型的侵權案件,它不同于傳統的侵權案件。筆者認為,網絡侵權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侵犯國家、集體或個人受法律法規保護的民事權益的行為。侵權行為的認定必須依靠證據,而網絡中的數字信息是由二進制組成的離散信號,是不連續的。修改或者刪除后很難被發現,取證也很難。因此,很難利用網絡信息作為證據來認定侵權行為
很難確定侵權主體。普通網民可以在網站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字做自己的網民,但他們的真實身份不得而知。一些用戶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匿名“混”,不可能查出這個用戶的真實身份。侵權的后果迅速蔓延。網絡的全球性和實時性使得網絡信息的傳播更加方便、快捷和廣泛,這也使得侵權后果在短時間內擴散到各地,但權利人卻無法及時制止案件的管轄權不易確定。對于侵權行為的管轄,通常適用被告所在地法律或侵權行為地法律。然而,互聯網是一個全球性的特殊空間,同樣的侵權行為往往發生在遙遠甚至超越國界的地方。然而,我們要解決的網絡案件是復雜的,這無疑給我們目前的司法管轄帶來了問題。(3)網絡著作權侵權的表現形式。這種行為主要是未經權利人許可,將未完成或者完成的作品在互聯網上發布,侵犯了權利人的網絡信息傳播發布權。這種行為在一些免費圖片、電子書、電影等下載網站中較為常見。非法轉載。這種行為包括兩種情形:一是轉載他人在互聯網上發表的作品,并聲明不轉載給其他網絡;第二,雖然權利人沒有說明其作品是否可以復制,但行為人沒有列出權利人的身份信息,也沒有向權利人支付報酬。這種行為在開放的網絡傳播社區或論壇、微博等門戶網站中較為常見。這種行為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復制他人的網頁源代碼或在此基礎上進行部分修改;二是盜用他人網頁的外觀設計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部分修改。這種行為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是網頁設計師。網絡商標是權利人為適應網絡環境而對其商標進行數字化或重新設計的一種特殊商標。這類商標通常比普通商標復雜,可能同時包含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元素。非法鏈接引導。這種行為包括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搜索引擎非法連接引導,一些搜索網站將其他網站作為自己的一部分直接連接到自己的搜索數據庫;第二,普通網站將其他網站的地址隱藏在自己的網頁中,用戶在瀏覽相關信息時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瀏覽其他網站。這種行為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惡意注冊”,當其他機構和企業沒有根據自己的商標和名稱注冊域名時,就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惡意注冊,然后高價賣給這些機構和企業;二是利用與其他網站類似的域名誤導用戶,增加自己網站的點擊量,甚至進行詐騙活動目前關于網絡著作權侵權構成要件的主要觀點是,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是否存在損害行為、損害結果、是否構成侵權行為,前兩項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和加害方的主觀過錯,即所謂四要件說,只有四要件同時滿足才能稱為侵權行為;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在認定侵權行為時,還應考慮非法妨礙的原因,即如果存在非法妨礙的原因,則該行為不屬于侵權行為。筆者認為,對這些要件的劃分和對禁反言事由的考慮,將侵權行為的認定等同于侵權責任的認定。侵權行為與侵權責任的認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完成權利義務的劃分,恢復司法公正,但二者有所不同。侵權行為的認定,就是認定主體行為的違法性,并確定損害結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和對違法妨礙事由的考慮都屬于侵權責任的認定。侵權行為的認定是侵權責任認定的前提,侵權責任的認定是侵權行為認定的下一步。行為的違法性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行為確實存在,即行為事實的認定問題;二是行為確實存在;二是行為本身的違法性,即行為侵害了法律明確保護的客體。一旦明確了網絡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所有針對該對象的不正當事實行為都可以認定為侵權,但目前,由于網絡信息的特殊性,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問題,網絡信息的特殊性增加了行為事實認定的難度。這一部分將在文章的下一部分詳細討論。另外,在我國現行立法中,對網絡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和獲得網絡著作權的途徑沒有明確規定,導致權利人的創作成果得不到保護,加大了網絡著作權侵權認定的難度。(3)網絡信息的特殊性加大了認定的難度p>侵權的認定依賴于證據,網絡侵權的認定主要依賴于網絡信息。然而,網絡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易修改性對傳統的證據認證規則和標準提出了新的挑戰,增加了法官鑒定的難度
隨著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成為訴訟證據。這些網絡信息的生產者或知情者不會出庭作證,系統自動生成的大量網絡信息已經成為證據,如消費記錄、公司財務報表、系統生成日志等,都應該納入傳聞證據的范圍,其可接受性需要更多的檢驗。在認定侵權行為時,網絡信息的可采性標準不明確在認定侵權時,證據的可采性非常重要,因此網絡信息的可采性標準必須明確。目前,我國對網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還沒有明確的標準,網絡信息的特殊性也要求在認證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或專業人員。因此,在許多案件中,法官通常不愿意使用標準不明確、鑒定難度大的網絡信息,這就加大了網絡著作權侵權認定的難度以上是律霸收集的《網絡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的相關內容。通過閱讀以上內容,您可以了解相關知識。當然,如果讀者懷疑網絡版權受到侵犯,他們需要法律的幫助。歡迎您咨詢律霸.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雇傭人員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2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如何確認
2020-11-13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成立
2021-01-04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