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國有產權交易中的法律問題。隨著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的加快,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活動明顯增多。通過轉讓、拍賣、收購、兼并、投資參股、債轉股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交易和轉讓,已成為國有企業改制的主要手段。當然,國有產權轉讓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原因是產權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產權交易市場不完善,產權交易監管不到位。有的是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如財務審計不嚴、資產評估不實、虛增成本、轉移企業資產等;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串通、非法審批、隱匿轉讓、貪污、挪用國有資產等違法行為,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和規范產權的流動和轉讓。先后出臺了上市公司管理、上市公司國有股向外商和外商投資企業轉讓、國有企業債權轉股權等一系列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而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管,特別是去年12月31日發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對產權轉讓的地點、方式、程序等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并明確規定國有產權轉讓必須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產權轉讓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如黑箱操作、低估、出售等,但也應看到《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存在致命缺陷。主要體現在對“國有產權”的界定上。《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國有產權是指國家以各種形式投資企業形成的權益,是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應當享有的權益,其他依法確認為國有的權益。這實際上將產權定義為所謂的“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是一個會計概念,本質上可以歸結為“賬面凈資產”。然而,如何將這一概念與現有的法律框架聯系起來還存在一些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權是一個經濟術語,而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能夠正確地將財產權納入現有的法律權利體系,也沒有認真地討論它是財產權還是債權,是股權,還是僅僅是法人財產權。更重要的是,包括國務院國資委在內的大多數人對產權的認識都不明確。例如,在國務院國資委編制的《國有產權轉讓指南》中,將國有產權解釋為“國有產權是指國有資產所擁有的全部產權的總和”,采用了所謂“權利集群”的概念,產權是一種集體權利,也是經濟學中最典型的產權定義。但與《辦法》中的定義相沖突。在基礎工作不充分的情況下,如果肆意采用產權概念,國有產權交易就會出現一些不明確的情況。這不是理論上或邏輯上的趨同問題,而是法律的實際應用問題。由于產權界定的模糊,會導致兩個嚴重的法律后果:一是大大增加產權交易的法律風險。根本原因還是交易標的不明確。二是使少數人利用法律,謀取不正當利益。比如,在國有企業租賃過程中,租賃標的的界定不明確。很多情況下,承租人故意含糊其詞,甚至與出租人串通,故意混淆產權概念,將高價值的企業資產低價出租給承租人,共同獲取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規范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08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買賣婚姻女方單方離婚怎么離
2021-02-03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飛機延誤險賠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10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內容是什么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