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合同與一般合同一樣,在租賃期屆滿前,可以由一方或雙方行使解除權終止。不同的是,融資租賃合同的解除比一般合同的解除有更嚴格的條件。一般來說,融資租賃合同中也存在類似的現象:“除合同約定的條款外(或特殊情況除外),未經對方書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變更合同內容或中途終止合同,“所謂“中途終止禁止條款”是指“中途終止禁止條款”。合同簽訂后,由于主客觀原因,當事人往往需要變更合同內容,刪除或補充合同條款,使合同的履行更有利于合同目的的實現或當事人自身利益的實現。在法律條件下,允許雙方或一方當事人行使終止合同的權利,使合同可以從頭終止或只在將來終止(見合同法第93條和第94條)。但是,如果將這些規定毫無保留地適用于融資租賃合同,將不利于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是因為:
一方面,對于承租人來說:
(1)承租人向出租人出租租賃物必須支付遠高于貸款本息的租金的主要原因是承租人缺乏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難以獲得貸款。承租人在租賃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允許出租人單方解除合同,承租人投入的資金將無法收回,并將遭受損失(2)為了使用租賃物,承租人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配套設備。如果出租人中途解除合同,會增加承租人的損失
(3)由于租賃物的特殊性,出租人單方面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后,出租人不僅很難購買同類物品,而且短期內也很難做到,這勢必給承租人造成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對于出租人來說:(1)購買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其中大部分資金除了業主自有資金外,還來自第三方的融資,包括外國金融機構的融資。除了支付這些融資的本金和利息外,出租人還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解除合同,出租人很難收回投入的資金,更不用說償還融資本息了。(2)融資租賃中,租賃權由承租人根據自己的具體生產經營情況選擇,這通常是不普遍的。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解除合同,即使租賃物返還給出租人,租賃公司也難以在一定期限內將返還的租賃物出租給新承租人,更難指望出租人通過出售租賃物收回相當數量的剩余租金。在這種情況下,租賃公司不僅會損失相當可觀的租金收入,還會遭受租賃設備無形損失的損失
(3)租賃物的價款、利息、保險費和手續費,在固定的租賃期限內以租金的形式分期支付,租賃期屆滿,應當全額收回。如果允許承租人中途終止合同,將使出租人難以收回資金成本鑒于此,國外立法和融資租賃實踐都對合同的終止作了嚴格的限制,限制合同的方式有三種:(1)本條形式明確規定了融資租賃合同的終止是有限的。這種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美國在其《統一商法典》中增加了新的第2a-407條:“如果合同不是消費租賃而是融資租賃。。。承諾人在租賃合同中作出的承諾,未經接受承諾的一方同意,不得撤銷、終止、變更、拒絕、免除或者替代。”
(2)以案例的形式,決定限制融資租賃合同中途終止。如德國聯邦財產法院的判例法形成了“禁止中途終止”的判例法標準(3)在具體的融資租賃合同中,合同的終止以合同條款的形式加以限制。這種形式以中國為代表。我國《合同法》沒有像美國《統一商法典》那樣以條款的形式明確規定合同的終止。合同的終止問題是在具體的合同中規定的,有專門的規定,即所謂的“禁止終止條款”。在司法實踐中,雖然該條款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合同解釋中也被視為同一條款,無論是從國內外立法、司法實踐還是從我國融資租賃的實踐來看,融資租賃合同中的“中途禁止終止條款”已得到普遍認可,但“中途禁止終止條款”并不是絕對的。從“禁止終止”的定義以及相關立法對禁止終止的規定可以看出,這一規定只是對一般融資租賃合同終止的一種比普通合同終止更為嚴格的限制。應當認為,在法律或協議的特殊情況下,當事人可以根據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解除合同。結合相關立法和實踐,筆者認為,所謂特殊情況應包括以下幾點:(1)協議終止,即雙方協商一致同意終止合同。這種解除的必要條件是當事人意思表示。合同當事人被認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評判者。基于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解除合同協議,是當事人在權衡自身利益后作出的選擇。一般來說,它能滿足他們最大的利益。因此,基于契約自由原則,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應當允許雙方當事人協議解除合同。這也符合融資租賃的做法。事實上,在融資租賃交易中,只要雙方同意終止合同,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中途終止合同的傾向就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一些發展迅速、技術更新迅速、新模式層出不窮的行業,出現了很多中途終止的情況
(2)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條的規定,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經催告在合理期限內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它也可以終止合同,收回租約。在融資租賃期間,租賃物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出售、轉讓、轉租租賃物,并對租賃設備進行擔保或者投資的,將侵犯出租人的所有權。此時,應允許出租人終止合同;此外,承租人還應在租賃期間給予出租人終止合同的權利,雖然承租人對租賃物的違法行為并未給出租人造成損失(4)在租賃期間,承租人破產,不能繼續履行合同。此時,出租人應有權終止租賃并收回租賃物(5)如上所述,租賃物的毀損、滅失風險在交付承租人后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對租賃物負有保管義務(合同法第239條、第247條)。因租賃物的過錯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租賃物不能免除責任。此時,應允許租賃人根據具體情況或要求降低租金或解除合同(6)一般情況下,租賃物有瑕疵的,出租人不承擔瑕疵擔保義務(見《合同法》第244條),因此,即使承租人因租賃合同的瑕疵不能按照合同約定使用和受益,承租人也不能以出租人違反瑕疵擔保義務為由請求解除合同。霍維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使用偽造離婚證違法嗎
2020-12-04公務員免于刑事責任幾年后能提拔
2021-03-0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書由哪一方開
2021-02-17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按期送達可以撤銷嗎
2020-12-10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領結婚證要財產公證嗎
2021-03-02被扶養人生活費總額上限是多少
2021-01-19加盟后開了店,且合同已經到期了還能解除合同嗎
2020-12-16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