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職務發明創造的證據材料在民事訴訟中何時提交,當事人應當在人民法院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逾期不提交證據材料的,視為放棄提供證據的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辯護期間為十五日,因此舉證期間不得少于十五日,以使當事人有充分的準備時間,保護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合法權益。下列是舉證期限的規定:
1.人民法院對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不組織質證,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重新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是否準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由人民法院決定。
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當事人應當在十日內提出申請舉證期限屆滿前,經當事人申請,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可以在開庭前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交換證據的時間由當事人約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舉證期限自交換證據之日起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許可的,證據交換日期相應順延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證據的,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新證據”范圍的,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期間提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審理非職務發明創造糾紛的期限是多少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期限為6個月;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需要延長的,報上級法院批準;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審理期限為三個月,不得延長。三個月內不能審結的,按照普通程序繼續審理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需要延長的,報上級人民法院批準。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非職務發明創造的舉證期限與其他民事糾紛相同。勞資雙方對非職務發明專利權發生爭議時,證據材料的收集可以申請法院進行調查取證,如何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是什么職務發明創造認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與股權轉讓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0行政拘留多久不再追溯
2020-12-25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贍養費糾紛立案材料要哪些
2020-12-12調解撤訴的案子是一審終審嗎
2021-01-27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0-11-24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保險條款是否是“霸王條款”
2020-12-24荒山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18茂名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