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原告王某與被告某汽車銷售公司簽訂《培訓服務協議》,約定原告赴上海參加原告培訓。協議第三條規定,培訓結束后,原告應當保證具備擔任原告職務或崗位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關鍵任務能力。第四條規定,培訓費、交通費在培訓結束后憑憑證報銷,即培訓結束后,原告達到第三條約定的,被告應當報銷相關費用。次日,原告赴上海培訓,先后支付交通費822元、培訓費2400元。培訓結束后,被告收到培訓方的通知,稱原告的培訓成績不合格,不合格者不得經營業務。因此,被告沒有以此為由要求原告支付培訓費,原告是否參加了被告組織的崗前培訓?雙方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受雇之日起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雖然原告僅在公司參加“崗前培訓”,但根據雙方簽訂的培訓服務協議,原告在培訓期間與用人單位存在隸屬關系,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如第六條:乙方(原告)的責任和義務:3.保證在培訓期間服從管理和甲方的安排即被告具有就業的主要特點,崗前培訓屬于實際就業,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有平等就業和職業選擇的權利,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有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申請勞動爭議解決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定,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第六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從事技術工作的工人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職業教育法》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對本單位職工和擬就業人員進行職業教育。企業可以單獨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也可以委托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對本企業職工和擬就業人員進行職業教育。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從事特種作業的職工必須經過培訓,取得特種作業資格。”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承擔職工和待業人員的職業教育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或者省人民政府制定,《企業職工培訓條例》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當將職工培訓納入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確保培訓經費和其他培訓條件。”,可見,對勞動者進行崗前培訓等一般性培訓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也是勞動者享有的法定權利。因此,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承擔因崗前培訓產生的培訓費用,也無權向勞動者追償這些培訓費用3.協議中關于培訓期滿未按本協議第三條規定完成培訓目標和任務的,由原告承擔培訓費用的條款是否有效
,原告在培訓中發生的培訓費用能否按雙方約定的形式轉嫁給受訓人員?首先,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免除法律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本案中,培訓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但原告和被告應按約定的形式將培訓費用轉移給原告,以免除自己的法律責任,協議中的條款應視為無效。其次,《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不得扣留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等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因此,公司收取培訓費是違法的
被告能否以原告未能通過培訓機構的考試為由不要求收取培訓費協議第3.1條規定,原告應確保培訓后達到[C]的水平和要求:A。取得培訓機構出具的成績單、相關證明和證明材料;B能掌握和運用本專業及相關理論知識;C.具有實際操作技能和關鍵任務能力的職位或職位的索賠人。本案中,雙方約定,培訓結束后,原告應達到[C]而非[a]的水平和要求,即取得培訓機構出具的成績單、相關證明和證明材料。被告辯稱,由于培訓方在通知中稱原告的表現不合格,認為原告沒有完成約定的培訓目標和任務,根據雙方約定,原告的培訓費和交通費不予報銷。但是,由于雙方都同意原告在培訓后應達到[C]而不是[a]的要求,也就是說,原告在參加培訓后不必獲得合格的成績單。因此,被告不能以原告未能通過培訓機構的考試為由要求原告支付培訓費用。5.原告參加的培訓是一般入職培訓還是專業技術培訓,雙方約定了服務期限和違約責任。但從本案的具體情況來看,原告應當參加一般的在職培訓,而不是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專業技術培訓。首先,協議明確了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員工的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公司鼓勵和支持員工參加職業培訓而不是專業技術培訓。其次,從原告參加培訓的具體內容來看,就是參加原告的培訓。按照一般的理解,它應該屬于一般的在職培訓(崗前培訓、安全培訓、,企業依法進行的培訓(在崗培訓)和因崗位調整而進行的培訓(在崗培訓),不屬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專項技術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的定義一般取決于“市場”和“社會普遍認可”。各行業都有一定的普遍認識,即所謂的“市場”。比如出國學習與新引進的生產線相關的專業知識或職業技能,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能,一般可以看作是專業技術培訓。是否確認為專業技術培訓將決定雙方服務期協議是否有效。因此,用人單位應提供證明自己提供的培訓是專項培訓的證據,如培訓機構或具有培訓資質的學校出具的培訓發票等,根據江蘇省高院、江蘇省勞動仲裁委員會《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蘇高法審[2009]47號)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是否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由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確定,用人單位是否以勞動者違約為由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賣小哥出車禍死亡買家有責任嗎
2020-11-09唯一住房如何強制執行,強制執行有哪些條件
2020-12-22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021-02-07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