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般來說,如果實施這些行為,只要承擔民事責任但符合一定標準,就會受到刑事制裁。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侵犯版權行為嗎?版權又稱著作權,是指作者和其他權利人對文學、藝術、科學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一般侵權行為有11種:(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作品的行為;(二)未經合著人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作為自己創作的作品發表的行為(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為;(五)剽竊他人作品的行為;(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電影制作或者類似電影制作、改編等方式使用作品的,翻譯、注釋等,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付費而不付費(八)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電影制作、計算機軟件等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出租作品或者錄音錄像制品的,(九)未經出版者許可,擅自使用出版者出版的書刊的版面設計的;(十)未經表演者許可,對現場表演或者錄音進行直播或者公開傳播的行為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二)侵犯著作權的刑事責任是什么一、以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罰款;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一)復制、傳播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計算機軟件和其他作品;(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三)未經制作人許可,復制、發行制作人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四)制作、銷售具有下列特征的藝術作品:有他人署名的
明知是以牟利為目的銷售上述侵權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前兩條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條的規定處罰,我們介紹了11種有關侵犯版權的內容,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侵犯著作權構成刑事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最好委托律師辯護如何認定著作權侵權
如何確定著作權侵權的訴訟時效如何解決著作權侵權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資產強制執行是否需要公證
2021-01-22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農地承包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07征地拆遷中程序方酐存在的問題
2020-11-28常州非住宅實施現房銷售詳解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