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主管,我們公司與一名員工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該員工擔任市場部客戶經理。合同期滿前一年,該員工通知我公司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同意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并于2003年1月17日為其辦妥離職手續。但很快公司就發現該員工仍占有代收的公司銷售款18萬元,2月25日、4月1日、4月28日公司三次致函該員工,要求其盡快返還代收的公司銷售款,但未收到該員工的答復和還款,我公司于2003年5月上旬提起仲裁申請。請求該員工返還占有的公司銷售款項18萬元,仲裁委員會以該案不屬勞動糾紛為由不予受理。2003年5月中旬,公司又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以勞動糾紛立案受理。2003年7月,我公司收到法院的判決,該判決以超過仲裁時效為由駁回了我公司的訴訟請求。我想咨詢一下:
1、這個案子到底是不是屬于勞動爭議案件?
2、我公司在發現該員工侵占了銷售款后一直同其交涉,并在5月上旬提起仲裁,怎么就超過仲裁時效呢?
解答分析:
首先,該案件屬于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予受理的理由是錯誤的。
其次,你公司提起仲裁超過了仲裁時效。你公司在發現員工侵占公司銷售款后,雖然一直同其交涉,敦促其還款,但公司并未在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中提起申請,在爭議發生后六十日內提起仲裁申請,而是在雙方爭議發生后三個多月(即2003年5月上旬)后,才提起勞動仲裁。在這里,我們也建議相關公司,在處理因員工拒不還返用人單位或個人財物發生的爭議時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確定是勞動爭議還是普通民事爭議;二、如果是勞動爭議,一定要在勞動仲裁時效內提起勞動仲裁。千萬不要把這類糾紛一律當作普通民事糾紛來對待,一定要在爭議發生后六十日內提起仲裁申請。
相關法律規范:
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后,員工有時拒絕返還其占有公司的財產,例如代收的銷售款,工作用的手提電腦等等。因員工拒不還返用人單位或個人財物的爭議現行法律法規規定比較模糊,也沒有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
根據2002年2月6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占有對方財物的行為與勞動權利與義務相牽連的,應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占有對方財物的行為,與勞動權利義務沒有關系或屬非法占用或臨時占用,因此發生爭議的,不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從上述規定中可以看出,員工拒不返還公司財物在司法實踐中是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也就是說適用六十天的仲裁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住院寫自費能報銷嗎
2021-03-02刮蹭隔天報案有效嗎
2021-02-26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患病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集體土地承包程序有哪些
2021-01-08國有土地出讓需要征地補償嗎
2021-02-05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