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們都是公司的股東,并且被公司任命或雇用擔任某些管理職位,那么這些雙重身份的工人或員工在被解雇或辭職后如何看待或處理他們與公司的勞動爭議?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此類糾紛很多,有時難以處理
此類案件涉及兩種法律關系:一種是雇傭和履行職責形成的勞動關系;第二種是由資本或專有技術形成的股東權益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員工與公司、普通員工之間勞動關系的形成具有特殊性。作為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們是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及其主體資格形成的,也就是說,這些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的勞動關系的出現突破了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勞動法,通過《公司法》中特殊員工的雇傭和解雇而形成和消除。因此,《公司法》對勞動關系法的適用,不僅應考慮勞動法的適用,也應考慮公司法中對高級雇員勞動關系的特殊規定的適用。這些高管被解雇后,勞動關系終止。他們與公司的勞動關系以公司的任命或雇傭為基礎。這是公司高級員工之間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勞動關系。在被任命或聘用之前,他們與公司沒有勞動合同關系。被解雇后,除非他們同意公司的新任命或像其他工人一樣簽訂勞動合同,否則不能說他們有實際的勞動關系。他們與公司之間存在的只是法律規定的合同義務
如果沒有股權關系,對于此類純勞動爭議,從實體法的選擇來看,勞動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只能根據現行勞動法的規定和精神進行審判和裁決。但是,我國《勞動法》等法規、規章及相關解釋僅對勞動關系終止后雙方的合同后義務作了簡要規定,如辦理社會保險轉移、出具《勞動關系終止證明》,歸還工人保管的物品和財產移交程序
這里還有一個共同而棘手的問題,即高管被解聘后,雙方對高管是否及時歸還相關有形和無形財產存在爭議,特別是如何計算因未能及時歸還相關財產而造成的損失?《勞動法》及相關法規沒有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民法中的侵權責任賠償原則不能簡單適用。《勞動法》的勞動權利本位思想客觀上要求勞動者在違反法律規定后,他們對雇主的責任是適度和有限的,因為工資和行業風險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對于雇主的流失,我們不僅要考慮因違法和違約而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還要考慮這種損失與工資之間的差距。只有在合理考慮這兩個因素后,結果才能真正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服刑人員交罰金的流程
2021-02-08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貸款催款律師函的相關事項
2021-02-14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能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23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