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首先仲裁雇員給雇主造成的損失
如果雇員造成雇主的財產損失
在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應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受理,是否應當作為一般民事案件審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根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勞動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對違紀職工作出處理或者處罰決定,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在作出決定后60日內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上訴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如果雇主在作出決定前向自愿離職的雇員提出索賠,仲裁委員會應在裁定雇員賠償時明確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如果用人單位在作出解雇、除名、解雇或自動辭職決定后提出索賠,仲裁委員會在《關于印發江蘇省勞動仲裁案研討會紀要的通知》中不予受理,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將因勞動者工作失誤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但由于法律規定不明確,實踐中有些地方將其作為一般民事案件審理。筆者認為,此類案件應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理由如下:1.雖然此類案件不屬于勞動者提供勞動和支付勞動報酬意義上的典型勞動爭議,但,單位要求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是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關系。2.由于損害賠償的事實來源于勞動者的工作行為,不同于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損害賠償糾紛,因此,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必須首先通過勞動合同和勞動法進行調整。因此,將此類爭議歸類為勞動爭議有助于妥善解決爭議。2、原勞動部頒布的《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賠償辦法》第七條規定,因賠償發生的爭議,按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勞動者因自身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要求勞動者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工人自己的工資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工人月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山東、江蘇、上海等地將此類案件視為勞動爭議,明確了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損害賠償案件應在法律法規層面視為勞動爭議。因此,因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財產損失而發生的爭議,應當首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有權利簽訂征地協議嗎
2020-12-12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辦完婚宴就分手退男方彩禮嗎
2020-12-15公司注冊資金認繳時間是多久
2021-02-12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需要披露嗎
2021-02-17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工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8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保險單有什么作用
2021-03-15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