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辭職與辭退的主體不同。辭職行為主體只能是員工個人,辭退行為主體只能是單位。因此,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系的解除,只要不是職工的主動,就不構成辭職;;如果該單位不采取主動,則不構成解雇。通過法律程序解決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系的實際原因是必要的。然而,通過何種方式消除員工與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首要前提是誰是員工與單位之間的行為主體。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賦予(或承認)員工和單位辭職和辭退的權力。這些關于辭職和解雇的規定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所謂政策支持,是指相關政策法規支持建立辭職辭退制度;政策約束是指使辭職、辭退無法成立或對其設立施加條件的相關政策法規。相比之下,辭退的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非常明確,辭職的政策支持遠大于辭退,辭職的政策約束遠小于辭退。換言之,設立辭職的原因非常廣泛,而設立辭退的原因非常有限
3.設立辭職和辭退的原因性質不同。雖然辭職和辭退都是中性行為,沒有處罰規定的意義,但辭職和辭退成立的原因在性質上明顯不同。根據現行政策法規,解雇的法律原因大多是不同程度的員工違紀行為。辭職并非如此。因此,人們、社會和單位對辭職人員和被辭退人員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往往認為被辭退是不光彩的
4.辭職和辭退的程序不同。首先,員工應提交書面辭職申請,被辭退單位無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請。根據現行文件中有關程序的規定,如果單位和相關機構有意拖延,因員工辭職引起的爭議可長達員工首次申請辭職后的六個月。辭退爭議的最長期限為單位向被辭退員工出具《辭退證明》后15日內。事實上,極少數單位或員工利用這種程序上的差異達到不正當目的,阻礙員工合理辭職
5.解雇和辭職涉及不同的經濟報酬。作為被辭退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的生命保障和在本單位工作的報酬,本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向被辭退員工支付法定數額的辭退費。離職員工無需向本單位支付任何費用(培訓費除外)。在培訓費方面,離職人員應按規定向本單位支付自己使用的培訓費,但沒有辭退規定。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辭職和辭退時,國家的政策傾向于個人在照顧單位和員工的合法權益。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小說版權歸誰所有
2021-01-23沒有購房資格導致不能履行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2醫療事故中患者承擔的舉證責任
2021-01-27侵害人身權原告代理意見
2021-02-02訴訟保全期限到了還能再次保全嗎
2020-12-10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晉城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20未取得產權的集資房離婚怎么分
2020-11-20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