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爭議有哪些特征
企業勞動爭議是發生在企業內部的企業勞動者與企業管理者之間的利益矛盾、利益爭端或糾紛。它與一般的民事糾紛或民事爭議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明顯的特點:
1.有特定的爭議內容
只有圍繞經濟利益而發生的企業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的爭議,才是企業勞動爭議;凡是在企業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范圍之外的爭議,都不屬于企業勞動爭議。如企業因財務問題、營銷問題以及員工的股份分紅問題而發生的爭議就不屬于企業勞動爭議。
2.有特定的爭議當事人
企業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就是也只能是企業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即一方是企業管理者及其代表,另一方是企業勞動者及其代表。只要也只有勞動者及其代表與企業管理者及其代表之間通過集體合同或勞動合同建立了勞動關系,他們才有可能成為企業勞動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只有發生在企業勞動關系雙方主體之間的爭議,才是企業勞動爭議。
3.有特定的爭議手段
爭議手段是指爭議雙方當事人堅持自己主張和要求的外在表達方式。企業勞動爭議的手段不僅包括勞動者的怠工、聯合抵制排工等方式,也包括企業勞動關系雙方主體經常使用的抱怨、曠工、工作周轉、限制產量、工業意外事故
以及工業破壞活動等方法。這些便構成了企業勞動爭議特定的手段。
二、解決勞動爭議的方法有哪些
1.勞資雙方自行解決
勞資協商制度是市場經濟國家處理企業勞動爭議的一種重要制度,協商解決的辦法在處理企業勞動爭議中使用的頻率相當大。
協商解決的辦法,主要是指勞資雙方在平等的地位上就彼此爭議的問題和焦點進行協商,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勞資協商制度,由于各國的國情、歷史、傳統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協商風格和協商內容,所以,各國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勞資對話制、勞資共決制、工人代表制三種。
在市場經濟國家里,企業集體談判也往往作為解決企業勞動爭議的主要手段之一。實際上,企業集體合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一種結果或結論。因此,可以說,與勞資協商制度一樣,集體談判制度也是市場經濟國家一種重要的企業勞動爭議的處理制度。
在很多市場經濟國家里,企業勞動爭議發生后,勞資雙方協商常常是前奏,在雙方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才使用集體談判。在日本,勞資雙方更是巧妙地綜合使用這兩種方法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企業管理者主要通過勞資協商制來阻礙或緩和工會參與管理的要求;工會則在協商階段將有關問題和信息集中起來,強化自己的斗爭手段,為確立自己在集體談判中的有利地位奠定基礎。
2.第三方參與解決
由勞資雙方自己解決彼此之間的勞動爭議或糾紛在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形成了各種成熟的制度,這就是上文分析的勞資協商制度、集體談判制度等。而當勞資雙方彼此之間根本達不成協議時,即勞資雙方自己無法解決彼此之間的勞動爭議時,就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參與來解決這種爭議,一般來說,企業勞動爭議處理中的第三方參與主要有三種基本辦法:調解、仲裁和訴訟。
我們所說的處理勞動爭議,一般而言,均是指有第三方參與的勞動爭議處理,在第三方參與的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三種主要辦法中,除訴訟以外,其他兩種辦法都需要建立相應的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組織機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組織機構的組建要實行“三方原則”,即在組織機構當中,必須有企業勞動爭議的雙方當事人的代表和第三方或中立方的代表。中立方的代表一般由政府或公益機構委派。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的組織機構的三方組建原則早在1919年的《國際勞工組織章程》中就已得到了體現;1992年國際勞工大會上,勞工局長的《民主化和國際勞工組織》報告中對“三方原則”又進行了重新的強調。目前,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勞動立法中,大多數對企業勞動爭議處理組織機構的三方組建原則都進行了必要的規定或說明。
勞動爭議有特定的爭議內容、當事人和手段,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合同不給員工可否視同未簽
2020-12-18二手房押金能退押金嗎
2021-03-16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子公司股權轉讓需要母公司股東會決議嗎
2021-01-30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遺囑財產需要交納繼承稅嗎
2021-02-25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