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和解,也可以請工會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和解。這里“第三方”可以是本單位的人員,也可以是本單位以外的,雙方都信任的人員。協商和解成功后,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和解協議。如果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另一方仍然可以向組織申請調解,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延伸補充:
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條例》等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和程序解決其爭議:
一、協商解決。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就爭議事項進行商量,使雙方消除矛盾,找出解決爭議的方法。當然,協商解決并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只是國家對當事人自行解決勞動爭議這種方式予以認可。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并有權申請調解或仲裁。
二、企業調解。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企業調解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此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從當事人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未達成協議,則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在規定的期限60至90天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另外,當事人不愿調解或調解達成協議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三、。勞動爭議一般由所在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當發生爭議的單位與職工不在同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時,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如果當事人任何一方對裁決不服,則應在收到裁決書15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
四、法院判決。當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法院將按照的有關程序進行。首先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民事調解,如果雙方當事人就勞動爭議達成協議,法院將制定民事調解書,調解書一經送達當事人立即生效,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調解不成,法院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書面判決。原被告任何一方對判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自收到判決書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綜上可知,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和解,也可以請工會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和解。另外,如果協商解決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如果你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你聯系我們律霸網,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定工傷的情形
2021-02-07雇傭關系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2021-02-25再次鑒定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0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