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海峽兩岸商事仲裁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8-11 · 191人看過

仲裁作為替代性糾紛解決(ADR)的一個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鑒于仲裁在解決兩岸商事糾紛中發揮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筆者從仲裁協議、仲裁員和仲裁庭三個方面對兩岸商事仲裁法律制度的最新發展進行了比較研究,本文從仲裁程序、仲裁裁決的執行、兩岸仲裁合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兩岸商事仲裁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研究建議,以促進兩岸仲裁制度的相互溝通和兩岸仲裁合作。”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擴大,妥善解決兩岸商業糾紛已引起廣泛關注。仲裁和訴訟都是解決商事糾紛的有效途徑。由于仲裁具有訴訟無可比擬的優勢,當事人往往愿意通過仲裁而不是訴諸訴訟來解決糾紛。中國大陸頒布《仲裁法》并全面改革原行政仲裁制度后,1998年6月,中國臺灣地區也頒布了《仲裁法》,對原《商事仲裁條例》進行了重大修改。比較研究兩岸仲裁制度的最新發展,對完善兩岸仲裁制度,保護當事人權益,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具有積極意義。我兩岸仲裁法律制度發展概述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陸開始制定仲裁行政法規[1],并根據是否存在外國因素將仲裁分為外國仲裁和國內仲裁。在涉外仲裁方面,以1956年成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現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1959年成立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為標志,內地按照國際慣例,逐步建立和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就國內仲裁而言,截至1992年,約有14項法律、82項行政法規和190項地方性法規參與了仲裁[2]。與涉外仲裁不同,國內仲裁在《仲裁法》實施前仍然不需要仲裁協議。國內仲裁機構可以按照區域管轄級別管轄的原則行使仲裁管轄權,因此,這種仲裁實際上是行政仲裁。1994年8月31日頒布的《仲裁法》表明,內地在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仲裁制度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該法有兩個突出的特點:(1)保持外國仲裁和國內仲裁的雙重立法風格(2)僅對爭議事項中的商事糾紛進行調整。此后,內地還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臺灣的商事仲裁制度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1年1月,臺灣頒布了《商事仲裁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七十年代末以來,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臺灣申請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案件逐漸增多,但1961年的規定卻缺乏這樣的規范。為此,政府于1982年6月修訂了《條例》,增加了關于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規定。1986年12月,為了提高仲裁效率,當局第二次修訂了《條例》,補充說雙方當事人可以書面同意,仲裁裁決可以直接執行,而無需法院執行裁決。隨著各國仲裁制度的相互借鑒,特別是《聯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簡稱《示范法》)極大地促進了各國仲裁制度的同化進程,其規則也已落后于時代潮流。此外,有關方面還認為,仲裁在解決兩岸經貿糾紛中的作用將繼續加強。大陸頒布《仲裁法》后,臺灣應盡快完成《仲裁條例》第三次修改,以促進兩岸經貿交流[4]。基于此,1993年后,臺灣商事仲裁協會開始起草《仲裁法》,1998年6月24日,臺灣頒布了《仲裁法》,并于同年12月24日生效。與內地《仲裁法》不同,該法沒有采用“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的雙重立法模式,將仲裁事項從商事糾紛擴展到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所有“和解”事項。臺灣的仲裁法不僅廣泛借鑒了英、美、德、日等國的仲裁制度,而且注重吸收《示范法》的先進立法經驗。其立法理念和具體規范基本符合仲裁制度的最新發展趨勢。特別是確立了效率優先的基本價值取向,注重擴大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和程度,賦予仲裁庭更大的權力,將仲裁機制中的權利與權力平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確保和促進仲裁程序的便利。總的來說,1998年臺灣仲裁法是一項比較成功的立法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