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2條之規定,勞動者有以下情形的,用人單位不得裁減: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風險提示】根據本條規定,用人單位裁員時,應當把握“老”、“弱”、“病”、“殘”的不得裁減: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為“老”;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為“弱”;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為“病”;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為“殘”。
附:裁員的法定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法定整頓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裁員是集中的辭退員工,所以某些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不在適用。同時由于裁員往往牽涉面較大,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征地土地補償協議
2021-02-12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2021-02-1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7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6拆遷維權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21房子劃入拆遷紅線,多久會被拆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