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合同無效。“惡意串通”是否為個人心理活動,應通過推定確定。在綜合分析相關證據的基礎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則》)第九條、日常經驗、法律規定,按照概率原則進行判斷和認定,行為習慣等
張某因業務資金周轉向李某等人共借款34.1萬元,并同意將其房屋作為抵押。由于當時房產證還在辦理中,他沒有辦理抵押登記。貸款到期后,張家未按約定還款,失蹤。此前,張佳私下與兄弟張毅達成協議,將房屋轉讓給張毅,并在證件辦理材料上劃掉“張佳”的簽名,改為“張毅”。后來,張毅作為該房屋的初始所有人取得了該房屋的產權證。經核實,該房屋是張家唯一的固定資產。李某等人以張某逃避債務,惡意轉讓財產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宣告張a和張B之間的房屋轉讓無效
分歧
關于房屋轉讓是否有效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轉讓有效是因為張a和張B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轉讓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轉讓標的為合法財產,受讓人已取得產權證書,轉讓已完成
第二種觀點認為轉讓無效。原因是:張佳為了逃避債務,惡意轉讓財產,致使李某等人的債權無法實現。這一行為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應被視為無效
評論
作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張家與張春之間的房屋轉讓是否為無效的“惡意串通”行為《合同法》第52條規定了“惡意串通”的含義。包括《合同法》在內,我國現行民法和司法解釋都沒有明確界定“惡意串通”。一般說來,“惡意串通”是指謀取非法利益,共謀損害他人利益的非法行為。有兩個要素:一是主觀心理是故意的,即明知某一行為會損害他人權益,仍積極推動該行為的發生或實施;二是謀取利益,即通過實施這種行為可以獲得一定的利益,包括直接增加自身利益和通過減少支出間接增加自身利益。如何識別“惡意串通”。當事人的主觀心態是判斷其是否構成“惡意串通”的關鍵,主觀心態屬于個人內部活動的范疇。除非當事人自己承認,否則很難直接證明或核實。如果僅僅按照“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規則來分配舉證責任,則要求權利主張方承擔全部舉證責任,不可能基于客觀原因提供證據,則更有可能敗訴,因此不具有可操作性。對于類似情況,通過推定完成證明和認證更為合理,即根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或確定的事實,并根據日常習慣經驗,推斷和判斷未知事實是否存在,允許有關方面反證和反駁。只要有很高的概率,就可以根據案情判斷某一事實,從而最大限度地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證據規則》第9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無需證明下列事實:……(3)根據法律規定或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規則可以推斷的另一事實;……”因此,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采用推定方法確定案件事實符合法律規定。應當指出,推定方法僅限于難以通過證據直接證實的案件。推定事實仍需以已知事實為基礎或以有效證據為依據,推定方法不能免除當事人的其他舉證責任。在確定是否“惡意串通”時,推定方法僅適用于確定當事人是否故意實施行為的心理狀態。對于當事人是否基于該行為謀取利益,主張權利的對方仍需提供證據
III.“惡意串通”的法律后果。根據《合同法》第52條,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眾號摘抄一段話會不會侵權
2020-12-29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父母可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嗎
2021-02-18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工廠集資房轉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2-13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0機動車因不明原因起火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1-01-24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