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業蓬勃發展,資本市場活躍,銀根緊縮貸款難,民間借貸業迅速成長,民間借貸業務已悄然占據了借貸業務中不小比重,而且有些借貸利用互聯網這一信息傳播渠道,打著各種旗號,民間借貸背后可能隱藏的非法集資隱患如何甄別?近日最高院出席公檢法聯席會議給出了最清晰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羅國良副庭長稱,“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是認定非法集資的必要條件。有的人員沒有向社會公開宣傳,而是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這種情形之下,由于集資對象具有特定性,限定于親友圈或者單位內部人員等有限范圍之內,不是“社會公眾”,因此不符合非法集資的社會性特征。這種“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不屬于非法集資。
警惕非法集資六大陷阱:
第一種是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第二種類型是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具體來說,有的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有的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第三種類型是以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為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第四種類型是以“養老”為旗號,這其中有兩個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第五種方式是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后攜款潛逃。
第六種是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0-11-17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哪些夫妻各自財產
2020-12-27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農機合作社給土地流轉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10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同住人有權得到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嗎
2020-12-14購買安置房能貸款嗎,安置房貸款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6拆遷房的房產證改名字流程是什么,拆遷房怎么辦理房產證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