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決議是否違反公司章程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已簽署合同的無效
公司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有人認為,公司章程作為公司的“章程”,對公司具有最高效力,公司股東和董事違反公司章程作出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議是違法的,因此,根據非法決議簽訂的合同顯然是非法的。非法合同是無效合同。作者認為這種觀點似乎合理,但實際上是錯誤的。原因如下:1。本章程僅為公司內部文件,非法律、行政法規,不能作為判斷合同效力的依據。2.本章程作為公司的“章程”,對公司具有最高效力,但《公司法》第11條規定:“……本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具有約束力。”也就是說,本章程作為公司制定的內部文件,僅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具有約束力,對公司以外的其他人(包括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具有約束力。因此,公司或其股東不能以公司決議違反公司章程為由,就合同無效為善意相對人辯護。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不知道也不應該知道公司決議違反了公司章程的對應方(因為對應方沒有理解公司章程內容的法律義務)與公司負責人簽訂合同,才是真正的對應方。只有當對方當事人具有主觀善意,且所簽訂合同的形式要件(口頭、書面和其他形式)和實質要件(主要是合同內容)符合法律規定時,僅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行為人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代理權終止后以委托人名義訂立合同,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確定公司負責人簽署合同的行為構成表面代理,或者根據《合同法》第50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越權訂立合同的,除非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越權,否則代表行為有效),確認公司負責人簽署合同的代表行為有效。相反,如果對方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公司負責人無權或越權的情況下仍與公司負責人簽訂合同,則該合同對公司本身依法無效,由此產生的責任只能由公司負責人和對方根據具體情況承擔。例如《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沒有股份有限公司的強制性規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董事會會議必須有過半數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通過),假設公司根據《公司法》第49條的規定,并參照第117條的規定,在公司章程中作出規定,只要與公司負責人簽訂的合同的形式和實質內容符合法律規定,且相關人員不知道違反了董事會決議的規定,本合同即為合法有效,否則,公司的決議違反了公司章程,并不一定導致已簽署合同的無效。公司決議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必然導致公司簽訂的合同無效。
公司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有人認為,如果公司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該決議將無效,根據無效的公司決議簽訂的合同也將無效。這一觀點似乎也很合理,但也是錯誤的。原因是:
1。公司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與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法律事實,不能混淆。根據前一個法律事實,后一個法律事實不一定能被推斷出來,二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根據公司決議簽訂的合同不能以公司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為理由被視為無效。例如,《公司法》第117條規定:“董事會會議必須有半數以上董事出席,董事會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通過。”公司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由董事會作出決議(出席或表決人數不足),決議內容為對外提供擔保或轉讓知識產權,董事會做出決議在法律上是不必要的(因為這些內容在《公司法》第112條關于董事會職權的規定中沒有明確列出),因此決議本身是無效的,因為它違反了《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定,不一定導致公司負責人與對方簽訂的合同失效。因為董事會決議的有效性不是保證合同或知識產權轉讓合同有效的必要前提,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只要擔保合同或知識產權轉讓合同本身的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符合法律規定,該合同即為合法有效的合同。只有當公司決議的有效性構成所簽訂合同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且對方知道或應當知道公司決議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與公司負責人簽訂的合同無效。此時,無論合同本身的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合同都將無效,因為必要的先決條件是非法的。相反,當公司決議的有效性不構成所簽訂合同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且對方不知道或不應知道公司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只要與公司負責人簽訂的合同的正式和實質性內容符合法律規定,本合同即有效。具體原因和依據通常如上所述,此處不再重復。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何識別“應該知道”的問題。顯然,證明相對人“知道”取決于相關證據,而證明相對人“應該知道”取決于邏輯推理。筆者認為,判斷對方是否“應當知道”,應從法律、行政法規對簽訂合同的必要前提是否有明確的強制性規定(即簽訂合同前是否必須形成合法有效的公司決議)入手。如果有這樣的規定,即使親屬“不知道”,也可以推定他“應該知道”,因為了解和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是任何組織和個人的法律義務。我們不能責怪“未知”,也不能縱容“法律盲目”去做他們想做的事。相反,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定,就不能推斷對方“應該知道”。例如,《公司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股東大會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本條款是關于簽訂分立、合并合同的必要先決條件的強制性規定,即分立、合并合同的簽訂必須以形成合法有效的股東大會決議為基礎。只有股東大會決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轉讓與上市公司的收購有什么不同
2021-03-0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是凈地嗎
2021-01-23非直系親屬贍養協議范文
2021-03-22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新三板是什么,如何購買新三板股票
2020-12-09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勞動調解組織有哪些,勞動調解協議有強制力嗎
2020-12-08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有哪些
2021-01-17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