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
商標注冊的含義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在第一階段,商標注冊的對象基本上限于未注冊商標。現階段,商標搶注注冊的內涵進一步拓展,即在非類似商品或服務上為公眾所熟知的商標或馳名商標的申請注冊也屬于搶注注冊。此外,創新設計、外觀設計專利、企業名稱和品牌名稱、上市公司縮寫等其他在先權利的注冊申請也應視為“商標搶注注冊”。然而,由于匆忙注冊的對象不同,所涉及的法律原則也存在差異:前者是商標“先申請”與“先使用”之間的爭議,涉及的主要問題是商標權原則;后者主要是關于“在先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和“其他在先權利”的保護,(一)“申請優先”與“使用優先”之間的沖突“申請優先”與“使用優先”是商標確認的兩項程序原則,其實質依據分別是注冊原則和使用原則。所謂注冊原則,就是按照申請商標注冊的先后順序確定商標權的歸屬。無論商標是否已被使用,最先申請的人都將被授予商標專用權。注冊申請是構成商標專用權的唯一法律事實,因此注冊原則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是商標注冊申請。與注冊原則相對應的是使用原則,它根據商標的使用順序確定商標的所有權。首先使用該商標的,享有商標專用權。申請商標注冊不是必然要求
注冊原則和使用原則各有利弊。運用注冊原則取得商標專用權,便于商標管理,商標所有人容易識別商標所有權糾紛,商標權法律關系清晰、穩定,便于調查取證。其缺點是過于僵化,缺乏靈活性,無法保護商標的優先使用權。運用使用原則取得商標專用權充分保護了當事人的在先使用權,具有靈活性和實用性,可以避免不同用戶先后使用同一商標造成的混淆。但缺乏穩定性,難以核實商標使用者使用商標的證據,不利于商標管理。目前,大多數國家采用注冊原則來獲取和確認商標專用權,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采用使用原則。注冊原則只承認商標注冊的第一申請人擁有商標專用權。這一制度的法律后果為商標搶注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二)商標權保護范圍的限制
商標權是與企業實體密切相關的財產權。商標權作為一種財產權,可以通過使用、許可、轉讓等形式為其所有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商標權也是一種無形財產權。與一般有形財產權相比,商標權所包含的財產價值具有不確定性。因為商標的財產價值主要不是指創建、使用和維護商標的成本,而是指商標的盈利能力。一個商標的盈利能力取決于很多因素,如該商標所標記產品的各項指標的市場領先性、商標收入的穩定性、該商標在市場競爭中的基本情況、商標延伸的可能性,商標進入國際市場的潛力、商標的持續投資、法律保護力度等。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使增加一個強大的新競爭對手,也會立即打破原有的市場力量平衡,影響商標的盈利能力
事實上,在法律上,對他人已在其他類型的商品和服務上注冊的商標申請注冊并非不當。《商標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注冊商標的保護范圍限于經批準注冊的商標和經批準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務。《商標法》第20條還規定,商標注冊申請人申請在不同類別商品上注冊同一商標的,應當按照商品分類表申請注冊。因此,如果申請人只申請一個類別的商標,他不可能自然擁有其他類別的商標,更不用說禁止第三方申請其他類別的商標注冊了。如果一個企業只注冊了一個類別,而不允許任何人注冊剩余的44個類別,這本身就不符合《商標法》的分類目的,不公平,甚至不合理地占用和浪費公共資源,傳統的商標保護主要是針對商標的獨特功能而設計的。作為一種合規性,商標本身不具有任何保護意義。只有當某個人首次使用這種一致性來指定特定商品時,為了避免其他人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類似的符號而造成混淆,法律才賦予先前的用戶或注冊人專有權。因此,傳統商標權本質上是一種優先購買權,這也是由商標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過去,社會生產一直處于短缺狀態,生產供不應求,賣方控制市場,產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首先關心的是購買理想的有形商品。傳統商標保護的出發點是確保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不被混淆或誤解,確定商標權范圍的依據必須是制止混淆
自20世紀以來,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產品極其豐富,賣方市場逐漸轉變為買方市場,產品之間的物理差異越來越小,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帶來的心理作用和情感價值越來越突出。與不知名的普通商標相比,馳名商標不僅通過識別商標的來源為消費者的購物提供指導,而且通過其固有的聲譽和價值為社會提供色彩和意義。因此,馳名商標實際上具有雙重屬性,識別功能是其自然屬性。在實現這一功能時,商標主要是針對消費者購買其滿意的商品或服務;表彰功能構成了商標的社會屬性。在實現后一種功能時,馳名商標更重要的是向他人展示用戶的身份和地位。如果商標的識別功能主要來自選擇和優先購買,那么商標的識別功能則來自商標所有人的努力和創造。其他人也應該停止利用聯想竊取知名商標所有者的勞動力。基于商標保護的承認功能,商標權的本質是一種創造性權利。因此,如果我們只注重避免混淆,也許我們只能保護馳名商標的識別功能,可能無法打擊主要損害馳名商標識別功能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在制止混淆的基礎上進一步制止聯想
此外,商標搶注行為還涉及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即企業名稱的法律界定,商標名稱和縮寫是指他人作為商標申請注冊的行為已經享有優先權。現行《商標法》第31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在先權不僅包括經批準的企業名稱權,還包括版權、專利權、域名等在先知識產權。未經權利人許可,將他人的在先權利用于商標注冊的,將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因此,可以認為商標優先購買權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商標優先權是指商標在原商標所有人面前注冊,以獲取經濟利益的競爭行為。從廣義上講,商標搶注不僅包括上述情形,還包括搶注商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親人被抓,沒有錢請律師辯護怎么辦?
2021-02-18行政復議沒成功怎么辦
2020-11-18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駕校學車撞車要賠錢嗎
2020-12-16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犯罪嗎
2021-02-09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房屋抵押貸能申請延期嗎
2021-02-02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