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認定結案確有錯誤的,根據審判監督職能,有權重新審理,但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首先,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行使審判權的法定機關和公職人員。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有權在民事訴訟中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包括: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和審判委員會,共同行使本院審判的司法監督權;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主體不同,啟動方式和適用程序也不同。第二,再審的對象必須是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確有錯誤的調解書。所謂真錯誤,不僅包括認定事實的錯誤,還包括適用法律的錯誤;它既包括實體法適用上的錯誤,也包括法律程序上的錯誤。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沒有錯誤的,不能進行審判監督。此外,如果人民法院在尚未生效的判決中發現錯誤,只能通過二審程序糾正錯誤,但不能運用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再審程序只有在有權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的組織作出書面裁定決定再審后才能啟動。
相關法律知識:
支持權不完善,監督權難以行使。就現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權力而言,要真正行使民事檢察監督權并不容易。首先,沒有例行的案卷檢查權,就很難主動找到案件的來源,監督手段單一,不能及時糾正。民事檢察監督權簡單地表現為抗訴權,實質上切斷了大量需要監督和糾正的案件,阻礙了監督權的行使
第三,缺乏發現錯誤的權利,調查取證困難。《人民法院組織法》沒有規定人民法院接受檢察監督的義務,也沒有從法律上解決法院不配合的問題。此外,檢察機關要進行自己的調查取證,也缺乏依據,造成了所謂的監督不力。監督和審判的層次不統一,增加了運行成本,效率低下。在實踐中,人民檢察院發現本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由人民法院根據抗訴書決定是否提請原審法院審理或者再審。這樣一個大循環一方面增加了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又需要時間,以至于當一些案件重新審理時,當事人已經宣告破產或消失,監督權也成了一個死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年薪是勞動爭議糾紛范疇嗎
2021-01-20交強險賠付訴訟費和律師費嗎
2021-02-16法人牽扯股權質押如何解除
2021-02-04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不同意撤訴怎么處理
2021-01-27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哺乳期公司調崗
2020-11-24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