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有七類人員在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工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適當工作的;因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的;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且雙方又不能協商一致變更勞動合同的;屬單位經濟性裁員范圍內的;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于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致使勞動者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于單位沒有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致使勞動者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在終止勞動合同的人員中,如果是在1995年12月31日以前與單位簽定或續簽勞動合同的原固定制職工和從社會上錄用的合同制職工,1995年12月31日以后勞動合同期滿,企業不愿與其續訂合同的,可按規定享受經濟補償。
那么,補償金究竟可以拿多少呢?這要看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長短。工作年限每滿一年,單位便應支付相當于本人1個月工資收入的補償金,但一般不超過12個月(特殊情況可例外);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標準支付。
勞動保障部門還對月工資收入作了具體解釋:它是按該員工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月實得工資性收入計算出來的(實得工資性收入是指國家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工資性收入,包括工資及各類獎金)。如果算下來月工資收入低于本市規定的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但是,也有些員工的月工資收入是難以準確計算出來的,例如有些單位與職工采用承包經營方式,每月上繳一定費用后,其余全部歸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可以協商確定經濟補償金。如果協商不成,則應按同期該單位職工的平均月工資收入計算。如果連這個單位的職工平均月工資收入也算不清,那就應該按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月工資收入(1999年為1178.9元/月)標準來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注銷工資未結清怎么辦
2020-12-27重婚的法律責任
2020-11-23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嗎?最高法明確了!
2021-02-10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傷殘鑒定哪里做保險公司才認可
2020-11-20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寬限到期日 Dataa Of Grace
2020-11-29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22航拍圖就能決定你的拆遷補償嗎
2021-02-2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補償標準
2020-12-04父親去世房產上是父親名字現在房子拆遷我能拿到拆遷款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