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交易概況
近年來,隨著銀行間交易產品類型的不斷豐富,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交易也日趨活躍。截至去年底,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共計281家,其中外資銀行79家,外資或合資機構202家。
2005年以來,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各主要子市場的交易量不斷增加,主要集中于現券、質押式回購和利率互換市場。特別是2007年4月外資銀行改制后,雖然外資成員的交易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并沒有影響到其交易活躍度。
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現券交易市場為例。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現券市場的交易量始終位于2000億元以下,2007年3月交易量上升至2242億元,隨后穩步上升至今年3月的10314億元,占市場總量的11.7%左右。
此外,在以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為代表的衍生品市場上,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是主要的市場參與者,市場交易量占市場總量的比例超過50%。
在金融危機加深之前,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并未受到明顯的沖擊,并且交易活躍度不斷提高。去年上半年,隨著人民銀行從緊貨幣政策的不斷落實,在華外資金融機構資金從債券市場不斷撤離,并大量開啟利率互換的頭寸敞口。但伴隨著下半年貨幣政策的轉向和國內債券市場價格的走高,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債券市場重新活躍,交易量穩步攀升。與此同時,受制于各類銀行對衍生品風險敞口的內部控制,利率互換等衍生品市場交易量有所減少,債券市場和利率互換市場的“蹺蹺板效應”顯現。金融危機加深以來,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信用拆借和質押式回購市場上一度陷入無法拆入貨幣資金的尷尬境遇,在監管部門協調下,隨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逐漸平復,市場成員對于其海外母公司的負面影響逐步淡化,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交易再度活躍。
總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的交易行為雖然受到海外母公司負面消息的間歇性沖擊,但主要還是受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體現出本土化特征和獨立性。
金融危機期間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交易情況
根據受金融危機影響程度、衍生產品業務開展情況等不同條件。我們選取了15家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作為調研樣本,重點對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交易情況開展了調研,具體樣本機構名單如表1所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聘請律師合同范本,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08沒離婚可以在外國再結婚嗎
2021-03-09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及代理人欺詐表現
2021-03-18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如何監管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