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
山哥拉-多明戈斯公司(SHANGOLA-DEDOMINGOSLEITEFERREIRADECEITA),以下簡稱原告或收貨人
**河航運私有有限公司(NILEDUTCHAFRICALINEB.V.),以下簡稱被告或承運人
裁判機構及案號:
一審:上海海事法院,案號為(2007)滬海法商初字第751號。
二審: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未檢索到二審裁判文書。
一、案情概述
2006年10月18日,原告與**環球公司簽訂了兩份購銷合同,約定原告向**環球公司購買52噸大蒜,采用C&F價格,價款共計61,516美元。同年10月31日,被告作為承運人出具了抬頭人為被告、編號為NDAL003SHALAD214的提單。提單記載:托運人**環球公司,收貨人為原告,裝運港上海,卸貨港盧安達(LUANDA),貨物品名大蒜,數量5,200袋,毛重52,100公斤,集裝箱號分別為NIDU6201826和NIDU6202165,貨物交接方式堆場至堆場(CYTOCY),船名航次尼羅河前進號(NDSPROGRESS)V.C003,托運人裝箱。同年11月26日,貨物到達目的港盧安達。同日,被告向原告開具提貨單。同年11月28日,貨物到達冷藏箱專用堆場。
2007年1月6日,原告提貨后發現貨物發生變質。經檢驗,**拉海事咨詢有限公司于同年1月12日具檢驗報告,認為涉案大蒜發生變質是因為集裝箱缺少制冷,集裝箱到達堆場后至原告提貨的42天內,兩個集裝箱未插電期間分別為21天和17天。涉案冷藏集裝箱在船期間的溫度日志顯示,冷藏集裝箱在船期間的溫度記錄正常。同年2月5日,原告就貨損向被告提出書面索賠。
因協商索賠無果,原告于2007年10月9日向上海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該院于同年10月29日立案受理,并于2008年5月26日開庭審理。
二、爭議焦點
(一)原告是否具有依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向被告主張貨損賠償的訴權。
(二)原告是否遲延提貨和貨損是否發生在承運人責任期間。
(三)損失程度和范圍。
三、雙方觀點
(一)原告是否具有依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向被告主張貨損賠償的訴權。
原告認為,其與**環球公司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并且持有提單,因此原被告之間存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關系。在出運時,貨物品質完好。在目的港,因被告保管不善造成貨物損失。因此,原告享有訴權。
被告辯稱,原告未證明已經支付貨款,因此原告沒有損失,對貨損沒有訴權。
(二)原告是否遲延提貨以及貨損是否發生在承運人責任期間。
原告認為,損失原因為貨物運抵目的港堆場后,兩集裝箱均有長時間未插電情況。被告作為承運人有妥善保管、照料貨物的義務,因被告疏忽大意導致貨損,被告應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辯稱,貨物交接方式為堆場至堆場(CY-CY),承運人責任期間應至貨物到達目的港被告向收貨人開具提貨單時終止,被告在貨損發生之前已完成貨物交付,貨損的發生不在承運人責任期間,原告遲延提貨導致的貨損不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即使貨損發生在承運人責任期間,因目的港長期存在斷電現象,收貨人有盡快提箱義務,貨損系因原告遲延提貨所致,被告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三)損失程度和范圍
原告認為,被告應賠償貨物損失和關稅損失及港口費用74,935美元、商檢費910美元、公證認證費1,750美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庭前,原告將公證認證費1,750美元變更為1,511美元,并撤銷關于商檢費的訴訟請求。
被告辯稱,原告提供的合同、商業發票、報關單等僅能證明買賣雙方對貨物的約定價格,不能證明貨物的合理市場價值,合理市場價值應由物價部門進行認證。并且,被告認為關稅、港口費用、認證費用與貨損沒有關聯,部分證據沒有必要進行公證認證。
四、裁判結果
一審:2008年9月9日,上海海事法院作出(2007)滬海法商初字第751號民事判決書,判令被告**河航運私有有限公司向原告山哥拉-多明戈斯公司賠償貨物損失53,716美元,對原告山哥拉-多明戈斯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二審: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五、評論
本案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涉案貨損事故發生地、原被告住所地均在境外,所以本案具有涉外因素。由于原被告在庭審中均表示適用中國法律,因此本案應當適用中國法律來界定爭議雙方的權利義務。
(一)作為收貨人,原告在本案中是否享有訴權?
隨著商事交易和合同法基本理論的發展,合同相對性原理已被突破,合同效力向第三方擴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即為這一典型代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是由托運人與承運人訂立,收貨人雖未參與運輸合同的簽訂,卻享有運輸合同規定的權利,同時也接受運輸合同的約束。當然,這種突破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者經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在本案中,原告是貨物買方,也是提單記載的收貨人,涉案提單系電放提單,原告憑電放提單提取了貨物表明對貨物具有物權。根據《海商法》第81條至85條的規定,當貨物在承運人責任期間發生滅失、損壞或遲延交付時,收貨人有權就此產生的損失向承運人索賠。此時的索賠權,并非以收貨人必須事先向賣方支付貨款為前提條件。
(二)本案貨損是否發生在承運人責任期間?
承運人的責任期間(periodofresponsibility),是指承運人對貨物應負責的期間。在此期間內因承運人不能免責的原因,致使貨物發生滅失、損壞,或者遲延交貨,承運人應負賠償責任。如果造成貨物滅失或者損壞的原因發生在承運人責任期間,且承運人對此不能免責,即使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事實發生在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屆滿之后,承運人仍應對滅失或者損壞負責。
考慮到集裝箱運輸的特點,我國《海商法》對承運人的責任期間進行了區分,即針對集裝箱運輸與非集裝箱運輸規定了兩種不同的責任期間。
該法第46條規定,除該節另有規定外,①承運人對集裝箱裝運的貨物的責任期間,是指從裝貨港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交付貨物時止,貨物處于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②承運人對非集裝箱裝運的貨物的責任期間,是指從貨物裝上船時起至卸下船時止,貨物處于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
就本案而言,由于貨物采用集裝箱運輸,因此承運人的責任期間為“從裝貨港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交付貨物時止,貨物處于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
(三)承運人交貨義務何時履行完畢?
如上文論述,在集裝箱運輸中,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止于交付貨物時止。但如何理解“交付貨物”,又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航運實務中,由于集裝箱有整箱貨(FullContainerLoad,FCL)與拼箱貨(LessthanContainerLoad,LCL)的區別,所以集裝箱貨物交接一般分為三種:1.堆場到堆場(CYtoCY),即在運輸整箱貨時,發貨人將裝箱貨運交集裝箱堆場(ContainerYard,CY),貨到目的港(地)后,收貨人直接從目的港(地)集裝箱堆場提貨;2.貨運站到貨運站(CFStoCFS),即在運輸拼箱貨時,發貨人將貨物交付貨運站(ContainerFreightStation,CFS),承運人在貨運站負責將不同發貨人的貨物拼在一個集裝箱內,貨到目的港(地)后,承運人在貨運站拆箱并將貨物交付不同的收貨人;3.門到門(DoortoDoor),即由承運人在發貨人工廠或倉庫接貨,在收貨人工廠或倉庫交貨。
在本案中,涉案貨物交接方式為堆場至堆場(CY/CY),被告作為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應從裝貨港堆場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堆場交付貨物時止,貨物處于被告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此時,承運人對貨物的占有和控制,即包括由船長、船員對貨物的掌管,也包括由承運人雇傭或委托的裝卸公司、倉庫、碼頭管理人等對貨物的掌管。被告認為,承運人責任期間應至貨物到達目的港被告向收貨人開具提貨單時終止,但是這種說法既無法律依據,也不符合航運實務。在此時,收貨人雖已取得提單,但貨物仍在承運人控制之下,這顯然不構成貨物交付。此外,收貨人取得提單后,還要辦理報關、商驗等一系列手續,在這期間收貨人無法占有貨物。只有海關在提貨單上加蓋放行章后,承運人才可將貨物提走。
所以,對“交付貨物”的理解應當是收貨人實際提取貨物,即以承運人與收貨人在卸貨港堆場辦理了貨物交接手續為標志,此時貨物才真正轉為由收貨人占有。
(四)如何理解承運人的“管貨義務”?
《海商法》第48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妥善地、謹慎地裝載、搬移、積載、運輸、保管、照料和卸載所運貨物。
所謂“妥善”,通常指技術上的要求,即承運人、船員或者其他受雇人員在管理貨物的各個環節中,應發揮通常要求的或者為所運貨物所特殊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所謂“審慎(或謹慎)”,是從責任心的角度要求的,即承運人及其適任的船員或其他雇員,在管理貨物的上述七個環節中表現出來的審慎程度。
反觀本案,根據原告提供的檢驗報告顯示,涉案貨損發生的原因系因裝載貨物的冷藏集裝箱在目的港堆場有長時間未插電(unplugged),導致集裝箱缺少制冷所致。冷藏集裝箱在堆場放置不提供電源,致使貨物變質、損壞,這顯然證明被告沒有盡到妥善地、審慎地保管、照料貨物的義務。至于其所謂“目的港經常發生斷電所致”的抗辯理由根本與事實不符,只是推脫責任的借口而已。
(五)如何理解收貨人提貨的“合理期間”?
雖然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是由托運人與承運人訂立,但是收貨人在目的港提取貨物是他的一項權利,但是否是他的一項義務,尚有爭論。我國《海商法》第86條的規定,已明確將及時提貨規定為收貨人的一項義務。可是,法律并未明確收貨人提取貨物的“合理期間”應為多長時間。這就要根據貨物的實際情況,卸貨港口的法律規定等多種因素綜合判斷。
另一方面,即便在卸貨港無人提取貨物或者收貨人遲延、拒絕提取貨物的,船長可以將貨物卸在倉庫或者其他適當場所,由此產生的費用和風險由收貨人承擔。因此,收貨人遲延提貨并非承運人不妥善地、審慎地履行管貨義務的抗辯理由。
就本案而言,承運人沒有證據證明收貨人存在遲延提貨的情況,目的港海關向收貨人收繳關稅的時間為2006年12月27日,從該時間起算,到次年1月6日收貨人提貨應屬在合理期限內完成提貨。即使收貨人在提貨過程中存在一定遲緩,由于承運人承諾的責任期間為堆場至堆場,因此,在收貨人交付貨物給收貨人前,仍負有保管義務,對于保管不善引起的貨物損失,理應由承運人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單位強令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怎么辦
2021-01-26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國有林地承包經營有什么規定
2021-02-27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高鐵拆遷是強制性的嗎,必須拆遷嗎
2021-01-26統一進行危房改造,有補助嗎,在哪里查看
2021-01-07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十個步驟
2020-11-16現在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