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所以,用人單位違約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按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對于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需注意:
(1)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年限。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在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規定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本案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應發給陸某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2)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我國法律規定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3)月平均工資包括些什么內容?哪些是工資的范疇,哪些不是?我們講“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根據上述規定,工資性收人應當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資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但不應包括住房補貼和手機通訊費。因為住房補貼是公司提供給員工的福利而不是其應得的工資性收人,而手機通訊費未以津貼的形式發放給職工,而是按規定予以報銷的,這說明單位沒有將它列人工資支付總額。同時,經濟補償金應當以職工實際工資性收入為計算標準,而不應以應發工資為準,即實際工資性收人是扣除社會保險金、公積金、稅收之后的所得。陸某要求以應發工資計算,并且住房補貼、手機通訊費報銷款均應計算在內,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狀態房產可以網簽嗎
2020-12-28不安抗辯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1-02-09土地劃撥的程序
2020-12-06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保險合同疑義條款如何解釋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