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務發明專利利潤分成是多少?
目前,我國《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對職務發明的獎勵和報酬作了明確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這里所說的“經濟效益”,既包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自己實施專利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廣義上也包括許可他人實施或者轉讓專利權所取得的經濟效益。
《專利法實施細則》則以專章的形式規定了獎勵和報酬制度的約定優先原則、最低保障金額及報酬比例等。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可以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1)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由于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采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2)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后,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
(3)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于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具體的專利權在利潤之中一般來說需要支付每年不低于營業利潤的0.2%,給予專利權的作者進行相關的獎勵具體的獎勵金額由當事人和用人單位來具體進行協商,如果雙方協商不下的話,可以通過法律要求無奇一次性支付相關的經濟利潤獎勵,并且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怎樣認定非職務發明專利
怎么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職務發明的侵權責任在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可以動用嗎
2020-11-25醫療事故等級解析
2020-12-09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申請商標注冊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7交通事故法院調解還要付律師費嗎
2020-11-22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把別人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0-12-26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土地承包的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9土地承包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4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農村征地拆遷時,各級政府的只能是什么
2020-12-16棚戶區改造,應該怎么賠償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