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助:
救助,意指幫助需要被給與幫助的人,使其獲得一定的物資上的支援或精神上的解脫;在公益事業中經常被使用到,例如:兒童救助,殘疾救助,先天病救助等等。相近的同義詞可以有幫助,援助,求助,要視不同的內容使用,被需要的幫助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義務:
義務一是指與權利相對,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或服務,在道德或倫理上的一般強制的應盡責任;二是指不要報酬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按維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親戚關系、朋友關系與同事關系。按社會領域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而所有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都是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即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一方面應該進行一定的價值付出,另一方面又應該得到一定的價值回報。
義務: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權利: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得到的價值回報。
職責: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通常有一種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決定著他的根本利益,是他主要的生活來源和生存根本,職責就是一個人在其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1、“權利”的對稱。法律對公民或法人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在社會主義社會,義務與權利是一致的,不可分離。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例如:服兵役。
2、道德上應盡的責任。
3、不要報酬的:義務咨詢義務勞動。
義務意味著主體必須響應他人的要求,針對客體做出某一特定的行為。
三、救助作業過程中救助方含有哪些義務:
1、以應有的謹慎進行救助;
2、以應有的謹慎防止或者減少環境污染損害;
3、在合理需要的情況下,尋求其他救助方援助;
4、當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參與救助作業時,接受此種要求,但是要求不合理的,原救助方的救助報酬金額不受影響。
綜上所述,救助方也是有義務的,進行救助需要謹慎行事,不能對環境造成損害,如果要尋求其他救助方的援助需要有合理的情況,其實沒有什么特別苛刻的要求。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決您的問題,如有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四、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對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以下簡稱流浪乞討人員)實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權益,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救助站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是一項臨時性社會救助措施。
第三條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及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并應當將救助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國家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并對救助站進行指導、監督。
公安、衛生、交通、鐵道、城管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
第五條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的,應當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還應當引導、護送到救助站。
第六條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況并將隨身攜帶物品在救助站登記,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
救助站對屬于救助對象的求助人員,應當及時提供救助,不得拒絕;對不屬于救助對象的求助人員,應當說明不予救助的理由。
第七條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處;
(三)對在站內突發急病的,及時送醫院救治;
(四)幫助與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聯系;
(五)對沒有交通費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的,提供乘車憑證。
第八條救助站為受助人員提供的住處,應當按性別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員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管理。
第九條救助站應當保障受助人員在站內的人身安全和隨身攜帶物品的安全,維護站內秩序。
第十條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員、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收取費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組織受助人員從事生產勞動。
第十一條救助站應當勸導受助人員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員離開救助站。救助站對受助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應當給予照顧;對查明住址的,及時通知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領回;對無家可歸的,由其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二條受助人員住所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幫助受助人員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教育遺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親屬或者其他監護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
第十三條救助站應當建立、健全站內管理的各項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監督。
救助站工作人員應當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有關規章制度,不準拘禁或者變相拘禁受助人員;不準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或者唆使他人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不準敲詐、勒索、侵吞受助人員的財物;不準克扣受助人員的生活供應品;不準扣壓受助人員的證件、申訴控告材料;不準任用受助人員擔任管理工作;不準使用受助人員為工作人員干私活;不準調戲婦女。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十五條救助站不履行救助職責的,求助人員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民政部門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責令救助站及時提供救助,并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十六條受助人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受助人員違反法律法規的,應當依法處理。
受助人員應當遵守救助站的各項規章制度。
第十七條本辦法的實施細則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本辦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棚改,土地和房屋怎么補償合理
2020-12-13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借款擔保書是否有效
2021-03-05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房產拍賣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被監護人長期遭受監護人虐待的能否申請更換監護人
2021-02-16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外遇證據調查有什么作用
2021-01-19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