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權喪失后的司法救濟手段有什么
(一)勞動仲裁前置。
職工股東在被辭退后,往往直接起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其股權而不提出勞動爭議仲裁。從目前法院受理的案件判決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職工面臨的是退股這條路。因此職工股東如欲主張其股權就必須先在時效內提起勞動爭議仲裁,通過仲裁確認其勞動者的身份,以避免股權的喪失。
(二)規范企業章程。
按照《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業暫行辦法》的規定,股份合作制企業以外個人持股總額不得超過企業股本總額的10%,職工股東一旦喪失勞動者的身份,能否將所持股份轉納入這10%的非職工股中,取決于企業章程的規定及股東大會的決議。故企業應在企業章程中對職工因辭職、除名引起的股權轉讓作出明確可操作的規定,以避免爭議的產生。
(三)科學、合理確定股權轉讓價格。
當企業職工股東股權不得不轉讓或被收購時,股權的價格如何計算和確定至關重要。由于股份合作制企業本身資本聯合和勞動聯合的性質及收益分配的程序決定了轉讓或收購價格不能與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責任公司一樣,筆者認為可參考定向募集股份中內部職工股的收購辦法,雙方協商一致,以凈資產額為基礎適當考慮職工的勞動付出來確定股權價格較為合理。
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的雙重法律地位易使其股權受到侵害。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既是企業的勞動者,又是企業的所有者,企業員工作為勞動者其權利義務受勞動法調整,作為所有者其權利義務受有關股份合作制法律規范調整。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講,股權與勞動者權利是可以平等行使的兩項獨立民事權利,但股份合作制企業性質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制企業,前者具有人合和資合雙重屬性,職工股東首先是一名勞動者,其次是所有者,股權依附于勞動權利。勞動者一旦喪失勞動者的身份,其股東的地位能否再享有就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了。審判實踐中發現,一些企業法定代表人經常以職工股東違反勞動紀律為由將其開除,剝奪其勞動者的身份,再借口股份合作制企業的“人合”屬性強迫其轉讓股權。由于法律規定尚付闕如,勞動者對此也別無良策。更有甚者,企業一些大股東利用職工股東的不利地位變相收購勞動者的股權,達到變相控股的目的,最終將企業由集體性質轉變為私營性質,卻仍以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名義享有許多優惠政策,這顯然有悖于我們推行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初衷。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常來說,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股東權喪失后的司法救濟手段有以上幾點。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叫限制減刑,限制減刑的意思是什么
2021-03-1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是有誰
2021-01-02強制執行公證保證人能否作為被執行人
2020-12-05職業病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個人住房貸款條件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2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重婚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2021-01-16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合同中怎么排除協議管轄的約定
2020-12-23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如何處罰?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