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文
提前終止合同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通信地址: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授權代理人:_________授權代理人:__________
電話/手機:__________電話/手機: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傳真:_______________
電子郵箱:___________電子郵箱:____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甲方與乙方簽署了《紅微博文化藝術網絡營銷推廣戰略合作服務協議》,約定由乙方負責協助甲方做好網絡營銷推廣及網絡公關工作,為甲方的市場營銷提供專業服務。雙方的合作期限為一年,協議有效期為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甲乙雙方經協商一致,同意于___年___月___日提前終止本協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本著平等、自愿、互諒互讓的原則,就雙方提前終止協議相關事宜達成如下條款,雙方共同恪守:
第一條甲、乙雙方同意,提前終止雙方于___年___月___日簽訂的《紅微博文化藝術網絡營銷推廣戰略合作服務協議》。
第二條協議提前終止后,原協議約定的知識產權保護及保密條款繼續有效,雙方仍需嚴格遵照執行。
第三條價款結算及支付方式:
1、甲方應于___年___月___日前一次性向乙方支付服務費用___萬元(人民幣大寫:___萬圓整)。乙方在甲方付款前,應向甲方開具等額發票。
2、乙方在收到此筆款項后,甲、乙雙方因協議存續期間及提前終止本協議所產生的所有債權債務(包括但不限于價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等其他債權債務等)已全部結清。
第四條違約責任
1、甲乙雙方應共同遵守本協議,任何一方違反本協議的約定,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2、乙方違反本協議約定,侵犯了甲方知識產權及商業秘密等有關秘密,給甲方造成損害的,應承擔因此給甲方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乙方利用甲方上述秘密信息牟取的全部收益無償歸甲方所有。
3、自本協議簽訂之日起,乙方不得就協議存續期間及提前終止本協議所產生的任何事宜(包括但不限于價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等其他債權債務等)提起仲裁、訴訟、申訴、信訪;否則,視為乙方根本性違約,乙方應雙倍退還甲方已支付的服務費用。
第五條爭議解決
因本協議所引起的或與本協議有關的爭議,雙方應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應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違約方應承擔守約方因處理本協議項下糾紛所產生的仲裁費、律師費、差旅費等一切損失。
第六條其他約定
1、未盡事項,雙方另行協商解決并簽訂補充協議,有關的補充協議與本協議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本協議一式二份,雙方各執一份為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______
授權代理人簽字:_______________授權代理人簽字: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年月日
二、終止勞動合同的方式
1、協商解約
《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從該條看來,協商一致,即可解除勞動合同,結束勞動關系。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即便是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由誰首先提出,至關重要。因為,《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對此,企業在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盡量設法讓員工主動提出辭職,這樣一來,企業便可不必承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義務,但是,企業不應為了避免支付經濟賠償而采取一些非常規手段,迫使、威脅員工,讓其主動辭職,若企業此舉違反法律,除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之外,對于企業自身的形象與聲譽,也會有不小的影響。
2、企業單方解約
(1)企業辭退員工的三種情況
《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勞動合同法》第41條第1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院誤診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0-11-26行政機關可以遲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嗎
2021-01-06辭退職工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6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交警隊行政處罰期限多長時間
2021-02-21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沒鑒勞務合同什么時候可辭工
2020-12-12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