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業】復合伙相關理論探討
(一)復合伙的含義及制度溯源
所謂復合伙,就是指一個合伙人同時參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伙企業的一種現象。其制度淵源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在《論告示》第31編中寫道:“某人是我的合伙人,同時也是另外一個合伙的合伙人.在《論薩賓》第30編中寫道:“我的合伙人可以與另外一個人組成一個合伙嗎我們說,可以.這便是復合伙制度的制度淵源。在大陸法系國家,其合伙理論承繼羅馬法,合伙最初只是作為遺贈人死后財產轉移的制度安排,后來才用于商業目的,被認為是“兩個或兩以上當事人為實現某一共同的目的而相互合作的協議。”在英美法系國家,合伙在18世紀以前仍然是商事組織的主要形態,往往被看作是兩個或更多的人作為共有人為營利進行營業的團體。因此,從內部關系看,合伙實際上是一種合伙合同,合伙人內部基于信任而構成一種信義關系。從外部關系上看,合伙實際上是一種經營實體或商事組織。
(二)復合伙的基礎
合伙是一種兼具資合性和人合性的民事組織形態,無限責任與信義義務是其重要基礎。合伙人對合伙債務,對外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在合伙人之間互負信義義務。人們在談論合伙制度的特征時,往往強調合伙組織的無限連帶責任,而忽視了合伙人內部的信義關系。而信義關系的制度安排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代理法和信托法上的原則,其核心在于將合伙人視為受信人,賦予其與代理人或信托人一樣的地位,而互負信義義務,這一理論后來逐漸通過判例法得以確立。例如,在1928年美國Meinhardv.Salmon一案中,Salmo被判決違反了對其他合伙人所擔負的信義義務,審理該案的美國著名的大法官卡多佐還進一步確立了受信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受信人不僅要誠實,而且還應該在最敏感的細節上恪守榮譽感。
維系合伙的生存和發展的紐帶并不僅僅是外部所表現的無限責任,而且還在于合伙人之間的信義義務。對于復合伙同樣如此,甚至合伙人之間的信義義務更為重要,因為,在復合伙中,人合因素超過了資合因素,合伙人要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伙組織的債務負擔無限連帶責任,這時,信義的因素就至為重要。
(三)外國關于復合伙制度的立法狀況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法律并不禁止復合伙。美國《統一合伙法》第6條規定,“合伙是兩個或更多的人作為共有人為營利進行營業的團體。”第2條規定,“人。包括個人、合伙、法人及其他聯合體。”由此可見,在美國,合伙可以成為其他合伙的成員,即法律上是承認復合伙的。在德國,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并不限于自然人,諸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這樣的法人,以及其他普通商事合伙或有限合伙,都可以成為普通商事合伙的合伙人.俄羅斯民法典》第66條規定,“商合伙和商業公司可以成為其他商事合伙和商業公司的發起人(參加人),但本法典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情形除外”。《法國民法典》第1844-4條也允許成立復合伙。
(四)我國復合伙制度的立法現狀
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對復合伙的規定十分模糊,該法第52條關于合伙型聯營的規定,有學者認為這是對復合伙制度的規定,本文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52條關于法人聯營的規定,并不是關于復合伙制度的規定,因為參加聯營的各方在聯營前并不是合伙組織。新修訂的《合伙企業法》對復合伙也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但新的《合伙企業法》第2條、第3條、第14條的規定.表明,法律只是對特殊的法人成立合伙進行了限制,但實際上允許負無限責任的自然人、合伙、獨資企業(主要是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的人企業成立合伙。也就是說,我國并不禁止一個自然人或盈利性非法人組織或非為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法人參加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合伙。此外,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不得投資以使自己承擔無限責任,這也意味著,公司不能成為普通合伙人,但是可以成為有限合伙人,也可以成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合伙的有限合伙人。而在地方性法規中,《深圳經濟特區合伙條例》第7條規定,“合伙不能成為其他普通合伙的合伙人或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明確禁止復合伙。
(五)我國法律界關于復合伙問題的理論主張
對于復合伙制度,我國理論和實務界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于是否應建立復合伙制度,概括起來,目前有三種學術觀點,即肯定說、否定說和折衷說。肯定說認為,目前法國、德國、美國等西方先進國家都承認復合伙制度,盡管我國《民法通則》和《合伙企業法》對復合伙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但并沒有明文禁止復合伙的存在。否定說認為,如果允許一個合伙人再加入到其他合伙之中,那么,就會使該合伙人的非合伙投入財產呈現出兩個以上虛擬合伙財產的局面。該說旨在強調在復合伙的制度中,合伙人的無限連帶責任,復合伙制度既加重了合伙人個人的債務負擔,也不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而影響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折衷說則認為盡管復合伙本身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但復合伙對活躍市場、鼓勵投資、增加交易機會意義重大,因此不應一味肯定或否定,而是應該適當限制。本文認為,折衷說較為合理,任何一項制度都是有利有弊,我們不能因為其有弊端,就因噎廢食,應該堅持利大于弊的原則,肯定其意義。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哪些問題是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要注意的
2020-12-09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0-12-19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什么時候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