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可撤銷合同撤銷權的時效期間是一年。
1.可撤銷合同中,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撤銷合同,主要是誤解方或者受害方有權請求撤銷合同;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中,則只有受損害方當事人才有權請求撤銷合同。
2.撤銷權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變更或者撤銷。
3.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并非一定要求撤銷合同,他也可以要求對合同進行變更。
4.可撤銷合同撤銷權時效期間是1年,由撤銷權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申請撤銷。
二、可撤銷合同的五種情形
1、欺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的規定,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實施某種欺騙他人的行為,并使他人陷入錯誤而訂立的合同。
2、脅迫
根據《民法意見》第69條的規定,脅迫是指一方當事人直接以物質性強制或精神性強制迫使對方與已訂立合同。也就是行為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脅,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
3、乘人之危
根據《民法意見》第70條的規定,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的危難處境或緊迫需要,強迫對方接受某種明顯不公平的條件并作出違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比如,某乙一直想購買某甲的一張郵票,但某甲并不想出賣,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庫中,當時在場之人只有某乙會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圍觀之人救助其子,于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該郵票作為報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該要求,事后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訴,此案即屬乘人之危。
4、重大誤解
根據《民法意見》第71條的規定,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對于合同的重要內容產生錯誤的認識,并且基于錯誤認識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多因自己的過錯,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合同的內容發生錯誤的認識,從而導致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
5、顯失公平
根據《民法意見》第72條的規定,顯失公平是指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明顯不符合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合同。這是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了公平、等價有償這一基本民法原則,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嚴重受損的一種情形。
三、解除合同和撤銷合同有什么區別
所謂解除合同,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合同的終止,是指合同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合同關系客觀上不復存在。根據定義來看,二者極為相似,即都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的效力。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其區別主要必須在:
1、二者的效力不同。合同的解除即能向過去發生效力,使合同關系溯及既往地消滅,發生恢復原狀的效力,也能向將來發生效力,即不發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的終止只是使合同關系消滅,向將來發生效力,不產生恢復原狀的效力。
2、二者適用的范圍不同。合同解除通常被視為對違約的一種補救措施,是對違約方的制裁。因此,合同的解除一般僅適用于違約場合。合同的終止雖然也適用于一方違約的情形,但主要是適用于非違約的情形,如合同因履行、雙方協商一致、抵銷、混同等終止。由此可見,合同終止的。適用范圍要比合同解除的適用范圍廣。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可撤銷合同撤銷權時效期間是多久的相關資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合同是一種我們普遍使用的法律文件,所以說,在對于合同相關的法律了解以及在合同的書寫上都是需要進行了解并熟記于心以免在使用的時候導致出錯而造成損失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想找律師咨詢,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
2021-03-14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單位集資房什么時候能上市買賣
2021-03-23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懷集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