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誤解與欺詐的區別
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即構成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
為了保護受欺詐的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詐而為的意思表示的約束,在法律中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也是致使民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的行為。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第一,兩者錯誤的產生原因不同。重大誤解的表意人的錯誤認識來源于自身對民事法律關系中某一因素的誤解,如行為人把鍍金的物品當作是純金的,把原作當成贗品,或者誤將買賣作為贈與或將贈與作為買賣。這些民事行為的作出與法律關系的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無關。而被欺詐的表意人的錯誤認識則是由欺詐人的欺詐行為所引起,其錯誤認識與欺詐行為具有因果關系。簡言之,表意人的錯誤認識是在受到對方當事人的影響下形成的。
第二,重大誤解的表意人的對方當事人必須是善意。而被欺詐人的錯誤意思表示則為欺詐人所知,并且是其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在民事活動中應保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某人在誤解的狀態下表示了自己的意思,同時對方當事人知道對方是在誤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而故意不向其說明真實情況,并利用這種誤解以求實現自己利益,則該行為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應援引有關民事欺詐的規定處理。
第三,重大誤解以給當事人造成較大損失為構成要件,而民事欺詐則不以此為構成要件。只要被欺詐人因欺詐行為而為錯誤意思表示,無論有無損失發生均構成欺詐,損失的存在可以作為欺詐人承擔侵權責任的要件。法律對重大誤解民事行為構成的規定要嚴格于欺詐,同時反映了欺詐所引起的民事行為社會危害性更大,法律對欺詐行為規制的力度也大于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第四,兩者所負的民事責任不同。因重大誤解所為的民事行為被撤銷后,當事人一般應返還財產,如果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還應負賠償責任。而因欺詐所為的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后,當事人除承擔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外,對于故意違反法律、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國家還可以依法追繳當事人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歸國家、集體或返還給第三人。
因此,重大誤解與欺詐兩種行為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畢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二者的區別仍然是明顯的,如果您遇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重大誤解”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射幸合同有哪些
2021-02-15涉外婚姻該如何辦理結婚證
2021-03-10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女子不堪家暴提離婚遭丈夫劈16斧砍斷腳筋,故意傷害怎么處罰
2021-02-14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房地產公司將預購房屋抵繳土地出讓金如何維權
2020-12-31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4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