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1)項和第53條第2款之規定,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為絕對無效合同,除此之外,均納入到可撤銷合同的范疇。
(二)乘人之危的合同
所謂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的危難處境或緊迫需要,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而訂立的合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0條規定:“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于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依《合同法》第54條之規定,因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而訂立的合同,不像《民法通則》規定為無效民事行為,而是納人了可撤銷合同的范疇。
乘人之危的構成要件有:第一、對方當事人處于危難處境或急迫需要。所謂危難處境,是指急欲避免或解除重大不利的狀態,例如,身患重病,急需住院治療所謂急迫需要,是指實現或保障重人利益的迫切需求。例如,為醫治重病,急需巨額錢款。第二,一方當事人利用對方的危難處境或急迫需要,向對方提出苛刻的條件的目的,是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提出苛刻條件的行為,通常表現為積極行為,即一方當事人直接向對方提出某種要求;有時也表現為消極行為,即一方當事人拒絕對方的合理請求。提出苛刻條件的環境,是對方處于危難境地或急迫需要之中。第三,對方當事人被迫接受該苛刻的條件,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第四,對方當事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損失。重大損失通常表現為財產上的損失,有時也表現為其他利益的損失,如被迫簽訂限制人身自由或有損人格利益的合同,使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人格利益受到損害該重大損失是因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即接受苛刻條件而造成的。
乘人之危與脅迫均涉及一方因危難而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但者根本區別在于:脅迫者直接實施或將要實施某種不法行為,使對方出十恐懼而違心地簽訂合同;乘人之危行為人并沒有實施某種不法行為,只是利用了對方一的處境而讓對方不得已訂立了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2-26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拆借資金借據
2021-01-02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索取回扣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22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