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裁員?裁員的標準又是什么?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富余人員?!?a href='http://www.bjxgfjob.com/laodongfa/2.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
裁員的條件是什么?
企業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裁減人員:一種情況是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另一種情況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此外,企業裁減人員,還應當嚴格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規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只有具備了法定條件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裁減人員才是合法的,以裁減人員的方式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才是有效的。
公司經濟裁員的流程是什么
(1)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裁減人員既非職工的過錯也非職工本身的原因,且裁員總會給職工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生活等方面的負作用,為此,裁員前應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
(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人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的經濟補償辦法;用人單位不得裁減下列人員: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意見;
(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并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
公司經濟裁員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如果在實踐中,不幸遇到被裁員,也不要沮喪,如果公司進行了合理的補償,那么就找一份新工作,若還有問題,可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追加股東承擔債務責任
2021-03-08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8債務人提供房產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18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鄰居間的土地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5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高級管理人員怎么簽合同
2021-03-04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19集體土地出租期限是多久
2021-02-02棚戶區改造是指危房、舊房改造,拆遷補償有什么不一樣
2020-11-19違建房屋,拆遷時怎么做,才盡可能的有補償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