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裁員?裁員的標準又是什么?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富余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
裁員的條件是什么?
企業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裁減人員:一種情況是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另一種情況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此外,企業裁減人員,還應當嚴格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規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只有具備了法定條件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裁減人員才是合法的,以裁減人員的方式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才是有效的。
公司經濟裁員的流程是什么
(1)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裁減人員既非職工的過錯也非職工本身的原因,且裁員總會給職工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生活等方面的負作用,為此,裁員前應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
(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人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的經濟補償辦法;用人單位不得裁減下列人員: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意見;
(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并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
公司經濟裁員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如果在實踐中,不幸遇到被裁員,也不要沮喪,如果公司進行了合理的補償,那么就找一份新工作,若還有問題,可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方面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9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進口合同糾紛中的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
2020-12-19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