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申請延期審理的條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四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于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二、什么是延期審理
延期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經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后,或者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由于出現某種法定事由,使開庭審理不能如期進行,或者已經開始的庭審無法繼續進行,從而決定推延審理的一種訴訟制度。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時間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三、訴訟中止與延期審理的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訴訟中止可以發生于訴訟程序開始以后一直到判決作出以前的任何訴訟階段,而延期審理則只能適用于開庭審理階段。
2、適用效果。訴訟中止將造成本案訴訟程序的中途擱置,受訴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就本案的一切訴訟活動都應當停止進行;延期審理只是將本案開庭審理的日期拖延,有關訴訟活動并不因此停止,比如通知證人到庭。
3、恢復審理上。訴訟中止的法定情形來自于訴訟外,何時恢復訴訟,通常受訴法院是很難左右的;但是延期審理的法定情形來自于訴訟之中,恢復審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確定。
4、法定情形是不同的。延期審理適用于: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情形的;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其他應對延期的情形。中止審理適用于: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住房限購政策內容
2021-02-08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關于消費者權益的20個法律知識
2020-12-28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2020-11-29開荒地被別人霸占該如何維權
2021-01-01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有什么重要意義
2021-01-16營業房拆遷員工有補償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