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到經濟賠償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如果積極賠償,反映了被告人真誠悔罪、愿意給被害人彌補損失的心態,如果能因此取得被害人方的諒解,則對案情扭轉局勢更加有利,多數情況下,可以被法庭認定為認罪態度較好,而酌情從輕處罰。而就這樣一個“酌情從輕處罰”,對被告人而言,則是截然不同的天地,甚至是地獄與天堂的差別:
在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交通肇事罪、故意傷害罪等罪行相對較輕的情況下,被告人很可能被判處緩刑,而獲得相對的法律自由;即使是在3年以上的交通肇事罪或者是故意傷害罪,也仍有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到五年;
在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致死),或者因搶劫、聚眾斗毆、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過程中造成的被害人死亡的嚴重犯罪,如果賠償積極、到位,也有相當的可能使本應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從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從而保留性命;或者說本來是無期徒刑的,可以降低為十五年或以下有期徒刑;
但如何與被害人方協商談判,取得被害人一方諒解,則因案而異,因當事人情況而異,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這需要被告人及辯護律師根據不同的案情靈活采取相應方式方法;
那么,有的案件的被告人,因為某種原因,在一審期間沒有賠償被害人方的損失,進入二審程序,在賠償被害人損失的情況下,是否一定改判一審判決?
答案是否定的!
對于這個問題,因沒有明確的相應的法律規定,各地法院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遵照執行。其實,因為案件的情節各異,也難以作出統一規定。
2009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京高法發[2009]226號)的通知,該通知第28條可以算是比較明確的答復,內容如下:被告人在二審期間積極賠償的,能否據此改判一審刑事判決?答:被告人在二審期間積極賠償,反映了被告人彌補損失、真誠悔罪的心態,如果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從輕處罰有助于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但是,是否據此改判一審刑事判決,應綜合其賠償數額、一審不履行賠償的實際情況、被告人的犯罪危害及悔罪程度、是否取得被害人諒解等因素,全面考慮,審慎裁判,避免不當地把民事賠償作為決定是否改判的唯一因素。(大成于興-泉律師)
電子郵件:lawyeryu999@163.com
電話:136010883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買賣合同10萬元貨款打官司律師費多少錢
2021-02-17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保險法司法解釋(一)內容有哪些
2020-12-17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1-03-25土地入股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