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相關知識;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機構有哪些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處理。各級人民法院發現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提起再審程序時,應當由院長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后,如果認為原判決、裁定確定有錯誤,應當作出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的決定。
2、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所謂提審即提高管轄審級,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在認為該案由原審人民法院審判不適宜時直接調取原案卷材料,將該案提調自行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而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一般是指由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提審和指令再審,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民法院對其轄區內的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錯誤判決行使審判監督權、依法提起再審程序的兩種重要方式。在審判實踐中,對于需要重新審判的案件,為便于就地調查核實事實和證據,便于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通常是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對于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正確,但是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的案件,也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提審。
3、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四級醫療事故賠償的計算方法
2020-12-23訴訟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本
2021-01-03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發生車禍后怎樣收集證據
2021-02-14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021-03-13《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