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于申請執行的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于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正,其中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新法將申請執行期限延長為2年,而且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并且統一了自然人和法人的規定。勝訴的當事人,不必再提心吊膽了,生怕時間被錯過。而今修正后的民事訴訟法對申請執行期限的延長,更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申請執行期限是指法律文書生效以后,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時,權利人依法享有的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時間期限。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239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依據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將申請執行期限歸屬于訴訟時效,而明確改變了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的不可改變的除斥期間的性質。而在行政法方面卻未有改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4條規定: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仍然將申請執行行政非訴案件的期限規定為除斥期間性質,此規定有待于立法部門的修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駕照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1-02-22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超市摔倒壓倒小孩誰負責
2020-11-25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共同共有房屋拆遷該如何分配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