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級法院案卷移交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23條中規定上級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待開庭之前會告知給當事人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應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但以縣級人民政府名義辦理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案件可以除外;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的案件。
上下級人民法院間的關系
上下級法院的監督關系
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不同于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和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行政機關為了加強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檢察機關為了行使偵查、提起公訴、抗訴等法律監督職權,都必須確立上下級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是,它在處理案件時扮演的是居中裁斷、冷靜客觀、不偏不倚、超脫當事人雙方利益的角色,它處理案件的過程是深入思考、獨立作出判斷的過程,它處理案件所依據的都是條文既定、內容明確的法律,這些特點和規律決定了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不需要依靠上級人民法院的直接領導和指揮,相反,如果有上級人民法院的領導和指揮,就會使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具有行政首長負責制的特點,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下級人民法院服從上級人民法院的領導和權威超過服從法律的規定和權威,進而不可避免地損害法律的統一實施。
上下級法院監督的內容和范圍
“審判工作”,即審理和判決案件的工作,而審理和判決案件工作的全部內容就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因此,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監督,就是監督其在審理和判決案件時認定案件事實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是否正確。根據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是指經過人民法院的認定的案件事實,是否有確鑿充分的證據。人民法院是否正確地適用了法律,既包括在實體上是否正確地適用了法律,比如在刑事訴訟中,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是否符合刑法的有關規定;也包括程序上是否正確適用了法律,比如,在各類訴訟中,是否違反了有關公開審判的原則,是否違反了回避制度的規定,是否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而可能影響公正審判,審判組織的組成是否合法等。除認定案件事實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是否正確以外,下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任用等人事方面的事項,以及審判工作以外的其他事項,都不屬于上級人民法院的監督范圍。實踐中,一些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組成人員實施人事監督甚至自行決定任免獎懲的做法,是違背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的。對各級人民法院的組成人員的監督都屬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而不是上級人民法院的職權。
上下級法院鑒定的方式
第一,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不服的上訴案件和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的案件;
第三,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案件;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對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作出解釋,糾正下級人民法院審判過程中的違法和不當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上級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并且會以通知或者是書信的方式告知當事人。而且上下級法院的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而是相互監督的關系,對內容和范圍方面的監督。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關于職工死亡撫恤金如何計算
2020-12-14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與損害賠償
2021-01-14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24超市摔倒壓倒小孩誰負責
2020-11-25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法受益權是什么意思以及針對的對象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