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民事糾紛的定義和性質,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民事糾紛的特點有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發生民事糾紛后,當事人雙方或者各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救濟途徑,首先,可以協商解決,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互相作出讓步和協商,在維護各方當事人權益的情況下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協議,這也是解決糾紛最好、最快、最和諧的一種方法。其次是社會救濟,主要包括:調解和仲裁。調解是指調解組織對民事糾紛進行居間調停,對當事人雙方闡明利害關系,從而促進雙方和解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機制。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并作出裁決。仲裁不同于調解,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仲裁與調解一樣,也是以雙方當事人的自愿為前提條件的,只有糾紛的雙方達成仲裁協議,一致同意將糾紛交付裁決,才能啟動仲裁程序。最后就是公力救濟,是指指將爭議訴諸法律,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的訴訟活動,就是俗稱的“打官司”。
提到民事糾紛,有一個問題就不得不提,那就是訴訟時效的問題。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制度。下面,本律師簡單列舉一些常見的訴訟時效的相關的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其他特殊案件的訴訟時效,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發生民事糾紛后,一定要做到頭腦冷靜,及時咨詢專業的法律人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該補償多少錢
2021-01-20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拆遷安置房有哪幾種類型
2021-03-13泰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技術細則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