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釋方法的運用規(guī)則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guī)定:《合同法》第41條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合同解釋的方法主要包括,字面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但在具體的運用中,不同的解釋方法,有時會得出不同的解釋結果,這就涉及到優(yōu)先采用哪一種方法,如何綜合運用各種方法以得到妥當?shù)慕忉尳Y論的問題。
在司法實踐中,上述各種解釋方法的效能不盡相同,從總體上看,沒有哪一種方法總處于獨立主導且絕對有效的地位。筆者認為,雖不能講他們之間存在著固定不變的階位關系,但各種方法之間也并非雜然無序,由裁判者隨意地選擇適用。各種方法的具體運用應有一定的順序,否則解釋者難免或無所適從,或任意行事。故需對運用各種方法所應遵循的規(guī)則加以明確。
在實際進行合同解釋時,裁判者大致可能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單一解釋,即運用一種解釋方法即可確定合同條款的真實意思,該方法具有決定性作用。另一種是復數(shù)解釋,即同時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方法。在解釋方法復合運用的情況下,又分為:
1.運用不同的方法,支持同一種解釋結果,從而強化解釋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力;
2.運用不同的解釋方法后,得出了相互沖突的不同的解釋結果,需要進行必要的協(xié)調。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1.具體解釋合同時,應先從字面解釋入手,首先應根據條款所用文字詞句的含義進行解釋。
2.經字面解釋,如只得出一種解釋結果,不得再運用其他方法;如未能得出解釋結果,或出現(xiàn)了兩種以上字面意思,則再運用整體解釋、習慣解釋等方法;如仍不能消除條款內容的歧義,可繼而進行目的解釋,或在運用字面解釋、整體解釋、習慣解釋等方法已初步確定合同內容后,可以合同目的進行檢驗,以進一步確定解釋結論。
3.倘若采用上述方法,最后仍無法確定解釋結論,則可依據誠信原則加以解釋。
4.如經上述解釋得出的復數(shù)結果相互沖突,且各解釋結果均言之有理,則可以合同目的、誠信原則進行判斷、取舍,并以符合合同目的、誠信原則的理解作為解釋結論。
5.對合同所進行的解釋,不得無視條款所用文字詞句的語義。如其他方法解釋的結果,與字面解釋結果相沖突,可在不超出條款語義的范圍內,以其他解釋方法所得結果為準確定解釋結論。
格式合同解釋的規(guī)則
格式合同在訂立時,對于合同提供者相對方來講,沒有進行充分協(xié)商的機會,而格式合同常隱含有將損害其利益的內容,使處于強勢地位的合同提供者得到不合理的利益。為了維護合同平等、公平及誠信原則,解釋格式合同時,應遵循一些特殊的規(guī)則。我國《合同法》第41條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根據該規(guī)定,對格式合同的解釋有三項特殊的解釋規(guī)則:
1.按照通常理解解釋。對于當事人理解上有爭議的格式條款,裁判者應當以可能訂約者訂約時的平均合理的理解為標準進行解釋,而不應以條款提供者的理解進行解釋;如果該條款所涉及的術語或相關知識不能被可能訂約的相對人平均理解能力所理解,則格式條款提供者不能主張該條款具有特殊含義;如果該條款所適用的對象本身具有專門的知識,并能理解該條款的特殊含義,則應就條款所適用的術語的特殊含義作出解釋。
2.不利解釋。如果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和另一方當事人對格式條款的理解不一致,且雙方的理解均言之有據,裁判者應采用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方當事人的理解。羅馬法謂之:有歧義應為表意者不利益解釋。格式條款的提供者應對該條款的表述負責,承擔由于其表達不清楚而導致的風險。
3.如果當事人的合同就同一權利義務約定有兩個條款文本,一個是格式條款,一個是非格式條款,兩者約定內容不一致,則應采用非格式條款確定當事人的合意,即在效力上非格式條款優(yōu)于格式條款。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格式合同與非格式的一般合同存在著諸多差異,但格式合同在性質上仍屬于合同,因此,格式合同解釋的特殊規(guī)則,并不能取代合同解釋的一般規(guī)則,也不能排除一般解釋方法的運用。在解釋格式合同時,《合同法》第125條所規(guī)定的合同解釋的一般規(guī)則對其仍然適用,也應成為解釋格式合同的重要方法。另外:
1.不利解釋方法,不應理解為一旦當事人對格式條款有異議,即作出不利于條款提供者的解釋,而應該是在采用其他方法得出兩種合理結果時,選擇其中不利于條款提供者的解釋。
2.不利解釋實質應是作不利合同強勢方的解釋。不利解釋方法的設立,目的是為保護善意的弱者,防止處于意思表示強勢方的當事人,故意使用具有多義性的用語,以致在履行中損害了相對人的利益。如格式條款提供者在締約時處于相對弱者的位置,則不宜機械地作不利于提供者的解釋,而應取不利于強勢方的理解。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解釋方法有什么運用規(guī)則”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解釋的方法主要包括,字面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但在具體的運用中,不同的解釋方法。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2021-01-15交通違法影響政審嗎
2021-03-16涉外婚姻案例
2021-01-30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擅自向社會發(fā)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或者災情信息怎么處罰
2021-01-21“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淺談美容手術醫(y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發(fā)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1-24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