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分原則的內容包括哪些
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即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處分原則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一)享有處分權的主體是當事人。當事人是與案件有法律上直接利害關系的人,訴訟的過程及結果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程序利益和實體利益,只有當事人才是處分權的享有者。
(二)當事人處分權行使的范圍包括對程序利益的處分和實體利益的處分。
1、在程序方面,當事人對訴訟的進行和終結有決定權。
2、在實體方面,當事人自主決定審理的對象和范圍。
處分原則的適用
(一)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方式,表現為積極處分和消極處分。
原告提起訴訟、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撤訴;被告承認原告的請求、提起反訴等,都是行使處分權的積極形態。一審判決后,當事人不提起上訴、執行時效期內不申請強制執行,都是對自己權利的消極處分。
(二)處分權的行使貫徹于民事訴訟的全過程。
處分原則貫穿于民事訴訟程序的全過程,在訴訟的各個階段,當事人都有權處分其權利。
1.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或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自主決定是否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
2.訴訟開始后,當事人有權以撤訴的方式結束訴訟。在訴訟中,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增加訴訟請求或放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可以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也可以提出反訴;
3.一審的判決作出后,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啟動二審程序,并確定上訴審理的范圍。二審程序開始后,當事人也可以撤訴的方式終結訴訟;
4.當事人在訴訟中還可以通過和解的方式和申請法院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
5.法院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在義務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時,是否通過執行程序來加以實現,原則上也由當事人決定。
(三)法院審判權與當事人處分權的關系
首先,法院審判權對當事人處分權具有一定的監督作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處分原則,不是當事人絕對的自由處分。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法在確立處分原則的同時,還確立了國家干預制度,具體表現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實施處分權的行為進行監督,依法進行審查。例如,當事人申請撤訴的,應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應經人民法院審查認可,方才有效。
其次,為了使處分原則能夠在民事訴訟中得到正確的貫徹和實施,人民法院首先應當明確處分原則在訴訟中的重要意義,并為當事人行使處分權提供保障。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知識,如果您還有更多的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或者直接委托律霸網律師幫您擺脫法律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職員工兼職做顧問違法嗎
2020-12-18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怎么確認土地承包合同內容法的
2021-02-11集體土地出讓需要村民簽字嗎
2021-01-04商業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1-30買二手房拆遷賠償嗎
2021-01-21拆遷過程中,什么情況下拆遷戶可以提起聽證
2020-11-12平頂山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8西城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進行買賣
2021-03-09公房拆遷費的法律性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