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合同不履行的,能否要求賠償
《合同法》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過失是行為人違反其應盡和能盡的注意義務的行為的心理狀態。根據過失的輕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輕過失和重大過失:欠缺一個謹慎之人所應有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輕過失;未達到一個疏忽之人所能達到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重大過失。
在普通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只有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才可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并且僅僅是在因其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才承擔該責任,也就是說,在因其輕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贈與人可不履行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為了保護贈與人的利益,當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時,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也就是說,在贈與合同訂立后或者贈與人已經部分履行贈與義務后,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贈與義務或者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贈與義務。
贈與人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應當符合下列法定條件:
一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是發生在贈與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經濟狀況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贈與意思,實際上其贈與的意思表示多無誠意,贈與合同也無履行基礎。
二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致使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或者使個人的家庭生活發生困難,不能維持自己的正常生計,不能履行扶養義務等。
符合上述條件的,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方式訂立,不論贈與的目的性質如何,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贈與義務。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贈與合同部分不履行的,應當如何賠償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法律中有規定,贈與合同中也存在部分不履行,不履行以及履行三種情況。對于贈與合同中部分不履行的,可以申請賠償。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有權采取哪些行為
2021-01-22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14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公租房拆遷中,戶口在內的人都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1-03-23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鄉鎮政府有權進行征地拆遷嗎
2020-12-30商業房拆遷時是如何安排安置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