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訂了一份《X-射線金屬鍍層測厚儀訂購合同》,約定申請人向被申請人購買一臺X-射線測厚儀。設備交接后在30天的驗收期限內,申請人發現該設備質量出現異常,通知被申請人派員維修,但多次維修仍無法正常使用。申請人在仲裁中,為證明對方銷售的設備質量不合格,提交了以下證據:1、記錄被申請人維修人員的維修次數和維修內容并經雙方簽字的“外出維修記錄單”;2、被申請人委托申請人對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測試的“檢測報告”;3、申請人私自錄制的某次維修期間被申請人維修人員與申請人工作人員的對話內容,其內容是維修人員已確認儀器不正常,無法通過維修達到驗收標準。
仲裁庭在對申請人提交的錄音證據審查時發現,從錄音中涉及的人員身份、所談內容來看,與合同爭議所涉及的問題相吻合,基本可以判定確系被申請人維修人員胡某與申請人采購部經理張某的對話內容。被申請人認為此錄音未經其事先同意,不予質證,但也沒有明確否認其內容的真實性。在錄音中,胡某承認,該機出現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換機,否則要不斷換零件”,“沒有正規圖紙,出現的偏差非常大,是不正常的現象”,“你說它能用它又不能用,你說它不能用它又能用”,“軟件與機器不相容,有沖突”,等,說明了機器確實不能正常使用。
仲裁庭認為,該錄音雖然未經被錄者同意,被申請人也不直接認可其真實性,但錄音并非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被申請人也沒有提出相反的證據予以反駁,故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經仲裁庭調解,被申請人最后同意退回貨款,收回機器。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
私錄音像資料屬于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視聽資料”的范疇。在實踐中,對于私錄音像資料能否作為合法的證據,許多人至今仍有模糊認識;在確認具備證據資格的私錄音像資料的證明力時,不能大膽地按照證據的一般規則做出判斷,妨礙了對案件的公正、依法、及時的處理。本文擬結合一起仲裁案的處理過程,談談一些看法。
一、關于私錄音像資料的合法性問題
根據證據法的一般原理,私錄音像資料作為證據材料的一種形式,其必須符合證據合法性的一般要求,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而所謂“證據的合法性”,學理上認為“一是指證據形式合法,二是指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非法收集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1][1]其中,證據取得途徑的合法性是其合法性的核心內容。
如何判斷私錄音像資料的合法性對于這個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有兩個司法解釋。
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中,第一次明確將私錄音像資料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它規定:“證據的取得必須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以這種手段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根據這一《批復》,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而私自錄制的音像資料,屬于非法證據,不能在訴訟中作為定案的依據。但是,在實踐中,能夠取得對方同意而錄制的音像資料,可謂鳳角麟毛,少之又少。這個規定等于在實際上完全排除了私錄音像證據的可采證性。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以上規則進行了調整。其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是:《批復》“將錄音取得的證據資料的合法性標準限定在經對方同意,從審判實際來看,對民事證據作出這樣的規定過于嚴厲,事實上一方當事人同意對方錄制其談話的情形在實踐中極其罕見,而依據《批復》,審判人員即使確信證據資料內容真實也無法對權利人予以保護。”“《規定》第68條在原有司法解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了非法證據的判斷標準,將非法證據限定在‘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的范圍。除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如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侵犯他人隱私)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如擅自安裝竊聽器進行竊聽)取得的證據外,其他情形不得視為非法證據;非法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2][2]
目前,西方各國為了在發現實體真實與法律程序上的正義之間取得平衡,對私錄音像證據的合法性采取的態度是有限制地予以承認,對于以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或采用欺詐、威脅、利誘等非法手段而私自獲取的音像資料不賦予證據合法性。《若干規定》對于私錄音像資料所采取的態度,與國際的發展趨勢保持了一致。它結合我國具體審判實踐,重新修正了私錄音像證據的合法性判斷標準。是否經過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再是判斷合法性的標準,其判斷的標準重新明確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合法權益”是一個內涵非常廣泛的范疇,規定并沒有做出界定。從學理上說來,私錄音像資料通常侵犯的是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權是公民享有的私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依法受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也可以說,隱私權就是指個人對其私生活安寧、私生活秘密等享有的權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可以說,凡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都應該屬于隱私權的保護范圍。
當然,從法理上說,隱私權并非完全不受限制,如果個人隱私權與其他社會利益、他人權利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法律可以對其進行限制。
第二、是否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此處的“法律”,根據我國的法制現狀,應從廣義上理解較為合理,它應該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等一切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一類是違反國家安全法的規定,如《國家安全法》第21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專用間諜器材”的確認,由國家安全部負責;二是通過刑事違法行為取得的證據,比如采用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威脅、恐嚇等手段取得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陳蛟律師,男,漢族,兼修法律與管理,獲法學學位與管理學學位,民商事專業律師。2015年至今就職于貴州北斗星律師事務所(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省級文明律師事務所、貴州省人民滿意的律師事務所)。2018年9月份,陳蛟律師代理的貴陽市某小區業主起訴某房開退還“三通費”一案經貴陽市云巖區法院一審、貴陽市中院二審,二審法院采納本律師代理意見,某房開需要退還已收取的“三通費”。隨后該案被'百姓關注'報道,多家媒體公眾號轉載。2018年10月26日,陳蛟律師接受貴陽廣播電視臺采訪,就房開企業收取“三通費”一事作出公開解答。 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陳蛟律師致力于為每一位當事人提供最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醫療損害賠償起訴狀范文
2021-01-26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